在上海徐汇区的淮海中路,有一个叫襄阳公园的地方,建于民国时期,最初叫林森公园,后来改名为襄阳公园。这个公园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健身、聊天、下棋,成了大家放松娱乐的好去处。
上世纪70年代初,公园里突然有了一位很特别的围棋手。这位名叫小董的人,虽然已经接近60岁,身材矮小、瘦弱,大家还是叫他“小董”。小董原本是工厂里的钳工,非常聪明,心灵手巧,几乎什么都能做得像模像样。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下棋,而且喜欢通过赌博来决定输赢。
在解放前,小董在工厂上班,业余时间跟着师傅学习象棋和围棋。因为天生聪明,他非常善于研究棋谱,创新出了自己的独特杀招,迅速在上海的象棋界声名鹊起,几乎没有对手。他不仅象棋下得好,围棋的水平也非常高,曾与北方几位著名棋手对弈,四战四胜,震动了整个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小董已经四十多岁,依然在工厂工作,但他的围棋水平已经到了可以挑战国手刘棣怀和王幼辰的地步,而且还屡次获胜。由于他的棋艺出色,这使得他变得有些狂妄自大,尤其是战胜国手之后,他开始看不起其他棋手,常常数落输给他的人,得罪了很多同行。
有一天,围棋国手顾水如和刘棣怀特地来到了上海,想要挑战这个惊动了棋坛的业余高手。三人见面后,小董不以为然,直接要求顾水如让他三子,以此来炫耀自己与众不同的实力。对于小董来说,下棋不仅是娱乐,还常常涉及赌博,每局赌注高达100元,在当时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相当于别人三个月的工资。
除了棋艺精湛,小董还擅长心理战术。当局势对他不利时,他就会不断用言语挑衅对手,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手段,比如故意喷烟雾,甚至唱戏、指指点点、恶言相向,目的就是干扰对方的思路。有时如果这些方法不起作用,他会直接用暴力威胁,表现得像个流氓。
这一次,顾水如和刘棣怀与小董对弈时,刚开始两位国手与他旗鼓相当,但中盘时,小董明显处于下风。于是,他又开始使用老套的手段——点燃香烟并喷向对方,试图影响他们的思考。最终,国手们还是输了,但他们才真正意识到,面前的这个人不仅是一个棋艺高超的高手,还是一个以不正当手段取胜的“流氓棋手”。从此,所有有品位的棋手都不愿与他对弈。
几年后,一个从杭州来的少年王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个孩子天赋极高,从小就受到过名师指导,围棋下得非常出色。一天,王某和父亲来到襄阳公园看下棋。王某忍不住下场,与公园里的一些棋手对弈,迅速击败了他们。于是,围棋爱好者纷纷请上海的顶级高手来挑战他,结果全部失败。
棋友们建议让已经年过五十的“小董”来与王某较量。尽管小董已经年纪较大,他还是答应了挑战。两人约定赌注,谁输谁付钱。比赛开始后,小董表现得有些轻敌,认为自己轻松就能取胜。然而,局势很快不利于他。在中局时,小董差点被对方用一个巧妙的手段反败为胜。于是,他开始恢复老路,故意唱戏、喷烟,但这次这些手段对王某完全没有效果,王某稳如泰山,丝毫不受干扰。
随着比赛的进行,旁边下注的棋友开始不满,指责小董不应采取这种卑劣手段干扰小王思考。看到局势对自己不利,小董突然装作肠胃不舒服,请求暂时离开去厕所。他在厕所里待了一个多小时,试图找出破解之法。当他终于回来时,比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小董开始拖延时间,每下一步棋都花费很长时间,试图拖垮小王的耐心。
然而,王某渐渐失去耐心,最终在一次不经意的失误中被小董抓住了机会,反败为胜。此时,上海的一位围棋高手金波听说了此事,他曾在市里围棋比赛中有过不错的成绩。金波感到愤怒,决定找小董挑战。
经过几盘对弈,金波几次落败。于是,他决定报复小董,背熟了日本棋手坂田荣男和桥本与太郎的棋谱,找小董“请教”。起初,小董不以为意,甚至嘲笑金波不会下棋。然而,当金波展示出日本棋谱中的妙手时,小董的态度立刻发生了变化,脸色大变,气急败坏地指责金波戏弄他,最终愤怒地赶走了他。
不久后,小董因犯下流氓罪被判处收容教养五年。出狱后,他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嚣张的围棋高手。在上海的火车站,他变成了一个衣衫褴褛、邋遢不堪的老人,在摆着残棋赚取微薄的收入,昔日的风光再也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