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举国同庆!当欢腾的“十一”撞上美满的“中秋”,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绚丽启幕!2025年10月6日,由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江宁区非遗保护中心、江宁区非遗展示馆承办的“双节同辉·非遗映杨柳”中秋国风游园会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也是2025“茉莉花开·与宁共赏”主题系列文化文艺活动之一。此次活动将中华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融合,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花灯传艺,亲子共融
非遗种子悄然萌芽
上午10点,江宁民俗博物馆门前广场已沉浸在节日的欢愉中,古色古香的院落里,非遗传承人手持竹篾与彩纸,向孩子们演示传统花灯制作技艺。
“先扎骨架再糊纸,最后画上吉祥图案……”匠人的讲解声与孩童的惊叹声交织在一起。家长与孩子共同动手,从搭建灯架到绘制花纹,一盏盏承载着祝福的兔子灯逐渐成形。
不少家庭将亲手制作的花灯悬挂于庭院长廊,点点暖光映照着孩子兴奋的脸庞,也照亮了非遗传承的未来之路。
汉服翩跹,诗词引路
古今对话鲜活生动
一群衣袂飘飘的明制汉服达人化身“古代贤士”“大家闺秀”,成为游园会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或执团扇漫步诗词长廊,带领游客穿梭于杨柳村“九十九间半”古建筑群。
“海上生明月”“千里共婵娟”……在诗词长廊,汉服NPC抛出一道道经典飞花令,此起彼伏的吟诵声让整条长廊充盈着诗意;还有不少游客找到了隐藏的神秘汉服小姐姐发起挑战,解锁“非遗知识问答”环节,现场笑声不断,知识的火花在轻松氛围中迸发。
此次“双节同辉·非遗映杨柳”中秋国风游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对传统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不少游客表示,这不仅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位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母亲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特别好,可以让孩子从小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场跨越时空的“约会”,留住了记忆中的中秋味道,又续写了非遗传承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