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健康
适量品尝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但其高糖、高油、高热量的特性使其不宜多吃。建议每天食用不超过100克,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的朋友更应节制。可选择低糖或无糖月饼,并与亲友分享,搭配清茶、乌龙茶等解腻助消化。
保持饮食清淡:节日期间,餐桌上难免丰盛,但应坚持清淡饮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益于肠道健康。
摄取多元化蔬菜:除了摄取足够的分量外,亦建议选取多种蔬菜,摄取不同营养素,增加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
以全谷类取代精制淀粉质:建议选择糙米、红米、藜麦、燕麦或其他全谷类制品作为主食,代替精制白饭或炒粉面,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量。
控制螃蟹等海鲜的食用量:螃蟹性寒,一次不宜多吃,普通人建议每次不超过2只,且不宜频繁食用。食用时搭配姜末、醋汁,不仅可以去腥增鲜,还能中和螃蟹的寒性。饭后可喝一小碗红糖姜茶暖胃。死蟹体内会产生有害物质,切勿食用。务必彻底蒸熟煮透,避免寄生虫风险。痛风患者应慎食蟹黄等高嘌呤部位;脾胃虚寒、易过敏的人群及孕妇、儿童均应适量食用。
注意板栗的食用量:板栗虽属坚果,但淀粉含量高,更像是一种粗粮。6-7颗大板栗的热量约等于一小碗饭,食用后应相应减少主食量。板栗吃多了容易滞气,引起腹胀。儿童和消化功能较弱者尤应注意,每次食用量以一小把(约10-15颗)为佳。糖炒栗子含糖量高,建议优先选择水煮或清蒸方式,更能保留其原味和营养。
出行健康
合理安排行程:避免长时间旅行或长途跋涉,以免疲劳过度。如需外出,可以提前规划好行程,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注意安全防护:中秋期间,赏月、游园等活动增多,应注意安全,避免拥挤、摔倒等意外发生。对于有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轮椅、拐杖等。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高铁等密闭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勤洗手或用免洗洗手液消毒,保持社交距离。
关注天气变化:秋季天气变化、温差大,应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发热等情况发生,影响康复进度。
生活习惯
适度运动:避开清晨低温时段,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运动前后各做5分钟热身和放松活动。运动后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保持心境平和:秋日落叶纷飞,易引发“悲秋”情绪。保持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多晒太阳,都有助于维持情绪稳定。良好的心态是心血管最好的“保护伞”。
注意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其他注意事项
注意传统食物的食用:除了月饼,中秋节还有许多传统食物,如芋头、莲藕、南瓜、田螺、柚子等,这些食物各有其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但也要注意适量食用。
避免暴饮暴食:面对美食诱惑,切记细嚼慢咽,饮食有度,每餐七分饱即可。暴饮暴食极易引发急性肠胃炎、胰腺炎等疾病。
保持口腔卫生:食用月饼等高糖食品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减少口腔细菌的滋生,预防龋齿和口腔疾病。
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