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泉润民生 假日绘振兴
——隆化温泉国庆假期里的“温度”与“热度”
“刚从山上采完蘑菇,泡进温泉池里浑身都舒展了!”10月3日,在隆化县茅荆坝村的乐府雅居温泉民宿,北京游客王佳雯正带着家人享受假期时光,她脚下的温泉水冒着氤氲热气,周边山林的红叶已染上秋霜。
国庆假期,“中国温泉之乡”隆化县的热泉蒸腾起别样的热闹。来自京津冀的游客循着泉声而来,在山野间的汤池里卸下疲惫;当地村民守着家门口的“热资源”忙得脚不沾地,在升腾的雾气中盘点着增收的喜悦。汩汩温泉水,正流淌成一幅生态惠民、产业振兴的假日图景。
隆化温泉村。
“这水摸着就不一样,泡完浑身都松快!”10月2日清晨,热河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泉眼旁已聚起不少游客。据介绍,这里的温泉出水温度高,还富含偏硅酸、氟等40余种矿物质。顺着蜿蜒的石板路往里走,鸾山丽呈酒店的无边际泳池与漫山红叶相映成趣,热河谷的独立汤池里游客笑语阵阵,白杨沟的民宿小院中飘出农家菜香——从高端度假村到乡村民宿,300余家经营户组成的温泉矩阵,让家庭游、康养游、亲子游的游客都能找到适配选择,让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找到归属感。
我市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悠久的温泉文化传统。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人们对健康养生需求的不断提升,温泉产业已成为我市文旅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新引擎。
温泉的“热度”,直接转化为村民的收入。在七家镇温泉村,经营民宿的赵大姐正忙着给客房换床单,手机里的订单提示音不断响起。“以前村里路不好,守着温泉也没人来,现在旅游公路修到家门口,10间客房国庆全满,3天收入顶过去半年!”她笑着指向院角的土特产货架,“游客泡完温泉爱带点榛子、木耳,这些山里货现在成了‘香饽饽’。”
这份“热”,更是藏在细节里的民生温度。在七家镇温泉村,30多年房龄的老宅翻新成民宿后,年收入可达30万元;度假区周边的榛子、木耳等土特产也成了“抢手货”,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背后,是当地修建7.2公里旅游公路、6.43公里温泉管网的持续投入,更是“温泉+医养”“温泉+农旅”融合发展的精准布局。
傍晚的温泉文化广场上,村民自发组织的评剧、秧歌展演轮番上演,民宿主人张大哥忙完后厨的活儿,也凑到游客堆里介绍起隆化的温泉故事。“游客来了,我们的日子比温泉水还热乎!”他擦着汗笑着说。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温泉+”战略,逐步形成了以旅游度假、医养康养、种植养殖、洗浴供暖、温泉地产开发等为主题的多业态温泉开发模式。同时,推进项目建设,谋划实施了26个温泉旅游康养项目,其中12个项目已投入运营,随着在建项目建成运营、新建项目快速推进、原有项目转型升级,温泉康养产业发展已迈上新台阶。2024年,我市接待温泉旅游游客234.43万人次,实现温泉旅游收入19.23亿元。
当夜色笼罩山野时,温泉池的雾气与星光交融。从昔日藏在深山中的“热资源”,到如今带动一方振兴的“热产业”,隆化的温泉水不仅暖了游客的身,更暖了乡亲们的心。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下的:“这里的温泉有温度,这里的日子有奔头。”
来源/承德日报(记者:徐微微)
上一篇:环球影城都要靠中国鬼屋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