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中国人再次上演“亿万国民大出行”的壮观场面,这是中国在全世界独有的“双节现象”。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8日发布预测:8天假期,全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2%。其中,自驾出行将达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的近八成。
有人说,每到重大节日,每到远行前后,中国人都会在心里祈福四个字:“平安、团圆”。
是的,只要出门,谁不想平安呢?有平安,才有团圆,平安是团圆之魂。
“上下五千年 谁不想平安?”——这几乎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祈希信仰。
在中国,谁能代表平安的象征?泰山必定位列其中。
泰山是中国的“国山”,是全世界公认的“独具平安文化基因”的一座东方文化大山,号称“五岳之首”“五岳独尊”。
01
一座国山诞生一瓶好酒
据报道,2025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泰山人流量再创历史新高,假期首日(10月1日)接待游客约5.26万人次,同比增长49.53%;
登临泰岳的游人群体中,既有追寻"五岳独尊"体悟"会当凌绝顶"诗圣遗韵的访客,亦有怀抱虔诚祈愿之心,专为印证"登泰山 保平安"这则东方民谚而往的虔诚信众。
非常有意思的是,今天,在整个泰安地区,乃至山东省的餐桌上,又开始渐渐流传一句话——“想平安,喝泰山”。因为,在泰山脚下的泰山酒业,出了一款深度融入中国“平安文化”的历史名酒——儒风泰山酒。
这款酒非常特殊,工艺品质上利用“亿万年泰山泉水,3000座国宝金条小窖”得天独厚的资源,品牌文化上传承了“登泰山,保平安”的千年民族基因,塑造了“国人的平安酒”独一无二的品牌定位,尤其那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想平安,喝泰山”引发共鸣。一上市,便引起了业内外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据悉,双节前夕,在行业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泰山酒业的回款却出现同期逆势增长,而双节期间,以济南、泰安为核心圈的山东餐桌上“儒风泰山”热度明显上升,并不断向周边地市扩散,口碑一路飙升。
泰山,这座被季羡林誉为“中国文化主要象征”的圣山,早已将“平安”二字镌刻进文明肌理,成为连接双节情感与文化根脉的精神枢纽。坐落于泰山脚下的泰山酒业深耕于此,以平安文化为密钥,在白酒市场的红海竞争中,打开了差异化突围的通道,为行业写下“文化铸魂、情感搭桥”的生动注解。
02
国家、泰山、家庭三位一体平安文化的交响
目前,国庆与中秋的接踵而至,与泰山酒业倾力弘扬的平安文化发生碰撞,显得如此和谐巧妙、恰如其分。
国庆节以“国兴”为魂,寄托着对国泰民安的深切祈愿。十月一日,我们庆祝的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与崛起。这“平安”是宏大的,是历经烽火岁月后奠定的江山稳固,是繁荣发展的基石。它代表着主权独立、社会安定与民族复兴,是亿万国民得以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国泰,方能民安。
中秋节以“家圆”为核,蕴藏着国人对阖家平安的质朴向往。八月十五,一轮明月照亮的是千家万户的思念与牵挂。这“平安”是温暖的,是游子归乡的旅途顺利,是父母膝下的笑语欢声,是“人长久、共婵娟”的朴素祝愿。它寄托着对每一个小家庭和谐美满、诸事顺遂的深切期盼。家安,则心定。
而泰山,则是这双重“平安”理念在文化与空间上的不朽象征。自古以来,泰山便是“国泰民安”的具象化身。帝王在此封禅,告慰上天,祈求的是“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天下大治。其巍峨雄浑、稳如磐石的姿态,正是国家稳固、政权永固的最佳隐喻。同时,在民间信仰中,泰山石敢当是驱邪避灾的守护神,立于门墙巷陌,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居家平安。因此,泰山既是国家“安定”的象征,也是民间“平安”的守护神。
当国庆的欢腾与中秋的温馨相遇,我们攀登或遥望泰山,这一行为便充满了深刻的仪式感。我们既为祖国的强盛与“平安”而自豪欢呼,也为小家的团圆与“平安”而祈福祝愿。泰山以其跨越千年的文化权威,为这份双重祝福提供了最坚实的背书。
最终,这三者汇聚成一条清晰的精神脉络:个人的平安凝聚为家庭的团圆,千万家庭的幸福共同托举起国家的昌盛;而一个强大安宁的国家,正是每一个家庭与个人追求和实现平安梦想的最坚强后盾。国庆、中秋与泰山,共同诠释了中国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平安观,谱写了一曲天地之间、家国一体的平安颂歌。
03
泰酒品牌文化的战略升维
当前,在中国白酒行业同质化竞争中,泰山酒业的突围之道在于对文化资源的精准转译。2025年,恰逢泰山酒业八十周年之际,泰山酒业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明确“国人的平安酒”定位,将“想平安,喝泰山”确立为核心口号,完成了从地域品牌到文化品牌的关键跃升。这一战略并非简单的文化嫁接,而是基于对品牌基因与消费者需求的双重洞察。
泰山酒业的文化转译首先体现在对核心价值的提炼上。不同于其他品牌对“帝王文化”的泛化使用,其聚焦“平安”这一最具普适性的情感诉求,将帝王封禅的“国泰”与民间祈福的“家安”有机融合。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曾评价道:“以泰山为魂,以平安为魄,将千年祈愿凝练成‘想平安,喝泰山’的传世佳句,让每一滴琼浆都浸润着国泰民安的盛世愿景”。
于泰山酒业而言,其品牌名称本身就承载着不可复制的文化资产——泰山不仅是山东的地理地标,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种天然的文化联结是外地品牌难以企及的情感高地。泰山酒业领导人的战略洞见精准点明了这一核心:平安是千百年来的共同夙愿,更是泰山赋予泰山酒业的文化基因,这份得天独厚的品牌资产,构成了最独特的竞争优势。
与其他品牌的文化营销不同,泰山酒业的平安文化战略绝非简单的概念嫁接。从产品研发到市场传播,平安理念贯穿始终:“泰30”作为高端核心单品,直接打出“敬每一位想平安的人”的口号;“稳如泰山”酒则将“办事稳当”的现实诉求与平安寓意相结合,形成覆盖不同场景的产品矩阵。这种战略定力在浮躁的市场环境中尤为可贵,正如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原会长郭友武所言,泰山酒业坚持长期主义,正以“品质坚守+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引领鲁酒升级。
04
泰酒或将破局重塑中国酒业(鲁酒)竞争格局
2025年,泰山酒业的实践,为白酒行业破解同质化困局提供了系统性启示。泰山酒业的平安战略,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稳健增长,更以“文化为魂,情感为桥”的模式,为白酒行业提供了差异化突围的范本。在行业调整期中其高端产品动销成效显著,充分印证了文化战略的市场价值。这种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精准把握行业趋势与消费需求的必然结果。
其核心价值在于抓住了消费者的情感刚需。随着消费升级,白酒消费者早已超越“口感至上”的阶段,更渴求品牌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双节期间,“平安”是贯穿家宴与国宴的共同诉求,泰山酒业恰好将产品与这一核心情感对接,让每一杯酒都成为“平安祝福的载体”。当消费者举起泰山酒,品尝的不仅是其“五粮浓柔”的口感,更是对家人安康、家国兴旺的期盼。这种情感联结远比价格、包装等要素更具穿透力,也让品牌在同质化竞争中形成独特壁垒。
文化赋能更实现了品牌价值的跃升。泰山酒业的实践证明,文化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可通过产品、传播、体验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企业以“泰山守护者”的身份,将文化传承融入经营实践,从挖掘封禅文化、民间信仰,到创作品牌主题曲、举办文化活动,形成了“保护-传承-转化”的完整链条。这种深度运作让品牌与泰山文化形成共生关系:泰山为品牌提供文化背书,品牌则让泰山文化以更亲民的方式传播,这种共生性不仅提升了品牌可信度,更赋予其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对于“省酒”和区域酒企而言,泰山酒业的探索更具借鉴意义。泰山酒业通过准确的品牌定位,将“平安文化”这一地域资源转化为“平安诉求”这一普适情感,成功突破地域边界,为鲁酒振兴提供了思路。
目前,泰山酒业也大胆提出了“省酒泰山,接待世界”以及“稳坐山东第一品牌”的战略主张。企业以“地域文化+普适情感”的路径表明,使区域酒企无需盲目追求全国化扩张,只需深挖本土文化中最具共鸣的内核,便能构建起差异化优势。
从行业视角看,泰山酒业的突围打破了“价格战=竞争力”的迷思。在茅台等核心单品价格大幅下跌、品牌价值受损的背景下,泰山酒业以文化赋能实现价值提升,证明行业竞争已从“产品比拼”进入“文化比拼”的新阶段。这种转变不仅能破解同质化困局,更能推动整个行业向“高品质、高文化、高情感”的方向升级,为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05
结语:点亮鲁酒“文化明灯”
在双节同庆的时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区域酒企的品牌升级之路,更是文化赋能实体经济的生动实践。泰山酒业的成功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能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的文化价值。
当“想平安 喝泰山”的理念与中秋团圆、国庆平安的情感需求完美契合,品牌便超越了商业属性,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白酒行业而言,这盏由泰山酒业点亮的“文化明灯”,正指引着鲁酒(白酒)从同质化的红海走向差异化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