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蹦乱跳的海鱼率先探出水面:
银亮的鲈鱼、肥美的鲅鱼、滑嫩的舌头鱼……鳞光闪闪的渔获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自己亲手‘捕’上来的鱼,又鲜又肥,这是大海给咱青岛人的馈赠啊!”
柴火烧、铁锅炖的“一锅鲜”最具青岛特色。蒸海鲜、烤鲅鱼、大锅鲜,按照 “以鱼头为尊、鱼尾收尾”的青岛待客之道……
9月29日,金秋的青岛崂山沙子口海风轻拂。作为第四届国际海洋美食之都·青岛食材荟的“开篇之作”,“开海一锅鲜·全民共享渔宴”活动在东麦窑热闹启幕。从渔船撒网、烧火烹鲜到餐桌开宴,从非遗传承到全民狂欢,这场充满青岛海味的盛宴,用最鲜活的方式解锁“国际海洋美食之都”的烟火气,也为青岛“海洋强省”战略落地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拉大网,捕海鱼
共享丰收喜悦
29日上午9时许,东麦窑附近海域波光粼粼。随着一声清脆的号子,渔民们驾驶着小渔船缓缓驶入大海,熟练地将一张大网向海中铺开。渔网在晨光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与湛蓝的海水相映成趣——这正是东麦窑村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拉大网捕鱼”的经典场景,承载着渔家人“观潮择网”的生存智慧。
一个小时后,岸上早已集结好的两组人员默契配合,开始合力拉网收网。粗实的网绳在众人手中缓缓收紧,随着网体逐渐抬升,活蹦乱跳的海鱼率先探出水面:银亮的鲈鱼、肥美的鲅鱼、滑嫩的舌头鱼……鳞光闪闪的渔获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这一网有400多斤!又是一个丰收季!”一位渔民擦着额头的汗珠,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岸边响起的阵阵欢呼声与快门声、赞叹声交织,定格下青岛开海季的“名场面”。
不少闻讯而来的市民和游客被这热闹的场景感染,纷纷加入拉网队伍,双手紧握渔网绳,与渔民一同感受“合力收获”的快乐。“第一次亲眼见拉大网,太震撼了!刚捞上来的鱼还在蹦,这才是青岛海味最真实的样子。”来自济南的游客王女士举着手机记录全程,言语间满是兴奋。崂山区市民胡先生将几条鲈鱼装进事先备好的小桶里,“自己亲手‘捕’上来的鱼,又鲜又肥,这是大海给咱青岛人的馈赠啊!”
柴火烧,铁锅炖
共尝青岛“鲜”味
正午时分,“开海一锅鲜·全民共享渔宴”进入烹饪环节。在沙子口街道邂逅美宿的庭院内,蒸、烤、烧、炖、拌等多种烹饪方式交织出诱人鲜香,刚刚捕捞上岸的鲜活海产被大厨们精心烹制,其中,柴火烧、铁锅炖的“一锅鲜”最具青岛特色。
14时许,“开海一锅鲜·全民共享渔宴”启动仪式正式开始,青岛市商务局商贸服务与消费促进处处长郭霞,沙子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赵阳,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杨仕真,以及来自其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海尔、澳柯玛等企业的代表和媒体代表共同出席仪式。
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杨仕真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致辞时强调,餐饮行业要担好社会责任。协会后续将大力推进行业非遗、老字号相关工作,提升包容与创新力,助力餐饮行业实现多元共荣、持续蓬勃发展。
作为活动指导单位之一,青岛市商务局商贸服务与消费促进处郭霞处长在致辞中表示,“开海一锅鲜”是青岛“国际海洋美食之都”品牌的生动缩影,既展现了东麦窑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见证了青岛海产的丰饶。未来,青岛市商务局将持续推动海洋食材溯源体系建设,创新餐饮消费场景,让青岛不仅是“吃得鲜”的城市,更成为“留得住”的消费打卡地。
寻味海韵
“青岛鲜”赋能消费新活力
品鉴环节,工作人员端着刚出锅的蒸海鲜、烤鲅鱼、大锅鲜,按照 “以鱼头为尊、鱼尾收尾”的青岛待客之道,一一摆上餐桌,邀请在场嘉宾与市民游客一同品鉴青岛“鲜”味,也向国庆期间即将到访青岛的八方宾朋发出“鲜味邀约”。
市民游客围在一起,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鲜鱼,入口即化的鱼肉裹着海的清甜,再喝一口乳白的鱼汤,满足的赞叹声此起彼伏。来自外地的游客李先生边吃边说:“从看渔民拉大网,到等海鲜下锅,再到亲口尝到这口鲜,整个过程都特别有仪式感,青岛的海味果然名不虚传!”
这锅“鲜”,不只是食材的新鲜,更是“捕捞—运输—烹饪”全链条的透明呈现,让市民游客“云”赏渔港风情、“近”尝第一口海味的创新体验;这锅“鲜”,也不只是一餐饭的满足,而是打通了“海洋食材源头—餐饮加工环节—市场消费终端”的桥梁,让渔港的丰收转化为产业的动能,让市民的味蕾享受升级为城市的消费活力。
据悉,第四届国际海洋美食之都・青岛食材荟以“寻味海韵 食在青岛”为核心主题,将持续至11月上旬,将陆续推出国际美食展、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线上美食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此次“开海一锅鲜”的启幕,不仅为整场食材荟奠定了“鲜”与“暖”的基调,更以美食为桥梁,让青岛“美食+文旅+消费”的城市标签更加鲜明,真正实现“以食兴城、以味传韵”。
--------------------
●据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马肃霜
●责任编辑:黄杰显
●一级审核:魏艳丽
●二级审核:董磊
●三级审核: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