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雨洗尘,晴风拂瓷韵。历经昨夜秋雨洗礼,9月29日,禹州天朗气清,第十三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本届旅游节以“产业、古镇、消费”为主题,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许昌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精心策划了会议活动、行业盛事、文旅消费、非遗展演4大板块共18项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这场集文化传承、产业赋能与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盛会,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为核心纽带,既串联起东方美学的千年脉络,更奏响了瓷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微凉晨光中,参会人员循着清润空气中的瓷香赴约,按既定安排集中乘车抵达主题公园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开启沉浸式体验。指尖轻抚瓷艺展品的细腻肌理,目光追随工艺展示的匠心流转,大家在互动中读懂钧瓷“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珍贵,在漫步中体悟“泥与火对话”里蕴藏的文化基因,为整场盛会铺垫下深厚的文化共鸣。
开幕式现场,七项议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都紧扣钧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关领导与行业协会负责人先后登台,从区域经济发展与工艺美术行业视角,不仅肯定了钧瓷作为“国家文化名片”的独特价值,更点赞其背后蕴含的巨大产业潜力,期许这份千年技艺能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禹州(钧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授牌仪式,成为开幕式上极具分量的亮点。这一举措为钧瓷产业量身打造了坚实的知识产权“防护墙”,让千年非遗技艺在规范化保障中挣脱侵权困扰、焕发新生,更为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承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随后,神垕古镇文旅发展规划以视频形式生动呈现,“窑烟袅袅绕古镇,文旅共生绘新景”的未来图景徐徐展开,与古镇年接待超230万人次的文旅热度形成呼应,让人们对瓷都未来充满期待。
聚光灯下,第四届“大禹奖”颁奖仪式温情落幕。9位钧瓷从业者捧起荣誉,他们的作品是“守正”的见证——延续着传统技艺的精髓;他们的探索是“创新”的注脚——突破“十窑九不成”的技术桎梏,让曾为皇室专供的钧瓷珍品,逐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范本。
签约环节则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四项合作协议涵盖文化、旅游、贸易多个维度:文化领域的签约搭建起学术研讨与艺术交流的桥梁,为钧瓷文化研究注入新活力;神垕古镇开发合作引入优质资源,助力古镇从“文化打卡地”升级为“深度体验区”;文旅市场联动知名企业,让禹州瓷文旅品牌影响力辐射更广;产品贸易订单更推动钧瓷与炻瓷产品循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以瓷为媒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开幕式后,文化盛宴持续升温。神垕瓷窑址博物馆开馆仪式接续登场,主持人详细解读场馆建设背景与“从考古到当代”的展陈逻辑,多位领导嘉宾共同为博物馆启幕,为钧瓷文化开辟了兼具历史厚度与现代审美的展示窗口。嘉宾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序厅到“神州厚土”“辉光重现”等主题展厅,透过一件件出土文物与当代佳作,解码神垕瓷业跨越千年的发展密码。
同期启动的中原陶瓷文化之旅宣传推广活动,以艺术之美诠释瓷韵风华。《瓷影万彩》开场舞用灵动舞姿演绎钧瓷釉色的流转变幻,禹州“三都文化”沉浸式推介勾勒出“瓷文化+旅游”的融合图景,舞台剧《吾心似钧心》与尾声歌舞《钧·寻》则将瓷艺精神与人文情怀深度交融,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沉浸式感受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
孔家钧窑的开窑仪式,更是将千年传统与匠心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专职人员诵读祭窑文,声声祈愿里承载着对窑火的敬畏、对技艺的坚守;开窑剪彩时刻,众人屏息凝神,见证钧瓷出窑的惊艳瞬间。最动人的“去次存臻”环节,残次品被郑重砸毁——这不仅是对钧瓷“至臻至美”品质的极致追求,更彰显着一代代匠人对技艺的敬畏与对文化的坚守。
这场文旅节,早已超越“节庆”本身,成为千年瓷艺的集中亮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话。从知识产权保护为产业护航,到文旅规划为未来绘景;从“大禹奖”传承匠心,到贸易订单链接世界,禹州正以钧瓷为笔,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着“产业兴、文化盛、文旅融”的高质量发展篇章。正如钧瓷窑变釉色生生不息,千年瓷都的新故事,也正在火与土的淬炼中,不断生长出新的精彩。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陈锋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