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穿衣这事儿特实在,就是咱们过日子的基本需求呗,以前衣服少,一件能穿好几年,现在不一样了,快时尚一出来,买衣服方便得很,看着便宜就忍不住下手,可转头就发现好多衣服穿一两次就不想穿了,最后全堆着占地方,扔了又可惜,还得污染环境,你说这事儿闹的。
01
你知道不,咱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每年造出来的衣服能有 200 亿件,这数儿听着就吓人,可离谱的是,差不多四分之三最后都直接扔了,变成一堆堆没人管的旧衣服,我有时候收拾衣柜都纳闷,这些扔了的衣服最后到底去哪儿了。
后来才知道,好多都运到非洲去了,非洲是咱们旧衣服最大的去处,那边经济没那么好,便宜的旧衣服刚好能帮他们解决穿衣的问题。这些衣服得跨大半个地球,好几万公里运过去,到了非洲先有人分门别类挑一遍,好的坏的分开,然后再拉到各个地方的二手市场去卖。
那边的二手市场里,旧衣服又便宜种类又多,从名牌外套到普通的 T 恤裤子都有,非洲朋友也乐意买,毕竟日常穿着实惠,不用花太多钱。而且你发现没,有些衣服上印着中文,还有中国品牌的标志,慢慢的这些衣服居然成了一种不一样的符号,能看出来中国的东西在非洲那边也有点影响力了。
02
我还看过报道说,有些非洲朋友就喜欢穿印着中国俩字的运动服,衣服上那些中文图案也能让他们好奇半天,总琢磨这字儿啥意思,有时候还会问身边人,你想啊,一件旧衣服居然还能让他们对中国多了点兴趣,也挺有意思的。所以说,旧衣服不光帮他们解决了穿的问题,还成了能让两边多了解点的东西,也算有点用。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交流也不是全好,麻烦也不少。大量便宜的旧衣服运过去,直接把非洲本地的纺织业给冲得不行,你想啊,本地工厂做的衣服肯定没旧衣服便宜,没人买他们的,工厂就没法运营,好多店都倒闭了,这样一来,非洲自己想发展本土产业、自己搞经济的机会就没了,多可惜啊。
就说卢旺达吧,上世纪 90 年代的时候,首都基加利还有 1100 个纺织工人,现在只剩 500 来个了;肯尼亚更惨,1980 年的时候还有 50 万纺织工人,现在就剩 2 万多,这人数降得也太吓人了,一看就知道旧衣服对他们的产业影响多大,本来能自己发展轻工业,现在连基础都快没了。
03
除了产业,环境和健康也受影响,那些衣服做的时候用的染料、塑料纤维,要是烧了或者露天堆在那儿没人管,就会冒出有毒的气,跟咱们这边以前雾霾似的,罩在非洲天上散不开,呼吸着都难受。而且旧衣服堆得跟山一样,时间长了还会污染土地和水,这些都是非洲朋友每天要面对的生活环境,想想就觉得揪心。
我还看到过媒体说,非洲好多地方的癌症发病率比别的地方高不少,虽然不能说全是旧衣服污染导致的,但这之间的关系肯定得重视,总不能让这些旧衣服毁了人家的生存环境吧,这也太不负责任了。
好在非洲那边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了,开始想办法解决,卢旺达、肯尼亚这些国家也不傻,慢慢开始出规矩了,限制旧衣进口量,还收关税,就是想护着自己家的产业,不让外来的旧衣服再随便冲击。还有些非洲的设计师和想干事的人,开始琢磨用旧衣服的材料做新东西,给旧衣服找新用处,让它们能再发挥点价值,看到这些还挺高兴的,至少他们在试着自己往前走,想搞经济独立,走可持续的路。
04
其实咱们作为主要输出旧衣的国家,真得想想这些事儿对人家的影响,不能光图自己方便,把不要的东西随便运出去就不管了。比如生产衣服的时候,多用点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别总做那些容易过时、穿两次就扔的款式,减少浪费;咱们自己买衣服也控制点,别看见便宜就瞎买,一件衣服穿久点,物尽其用多好;旧衣服回收也弄规范点,别随便堆着或者乱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还有,咱们跟别的国家帮忙或者搞经济交流的时候,别总想着自己这边,也得考虑人家真正需要啥,能不能帮他们自己发展起来,别让人家养成依赖,到最后反而害了他们。
现在这世界其实就是个大村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咱们每个人干的事儿都能影响到村里其他人。旧衣服输出这事儿看着小,其实能看出来全球化的时候,各国的利益都缠在一起,命运也连在一块儿。咱们不能只想着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得对别的国家、对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任。
所以咱们平时多想想,自己做的事儿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能不能对环境好点,不用一下子做多大的事,从日常小事开始,比如少买一件没必要的衣服,把旧衣服好好处理了,慢慢一起把日子过成又省资源又环保,人和自然也能好好相处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