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主厨到员工都是听障人士,南京这家“无声餐厅”把世界美食当作语言
创始人
2025-09-22 00:02:08
0

南京下关热河路附近,有一家“无声”的餐饮小店,来到店内的食客无需说话点单,用餐也都安安静静。店里从主厨到服务员都是听障人士,与食客交流他们只能用手语和软件,表达感情只能通过脸上的笑容和手中传递的味道。虽然无声,这里却也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美食研究所”,老板兼主厨李骏自幼失聪,却曾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进修厨艺,把美食当作自己的语言,带领听障团队制作出来自各地风味的创新菜品。李骏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员工们,能有一份长期稳定的收入,有一个可靠的“家”。

聋厨创办“聋人食记”

意在打破群体刻板印象

主厨李骏头发微白,是个和蔼的中年男人。店里的照片墙上,不仅贴了李骏在南洋学厨时的老照片,还有许多荣誉证书以及和食客们的合影。有些食客们将祝福写在明信片上,字里行间都是对大厨们手艺的赞美。再往里走,有几面墙上贴了五彩的电影海报,都是讲述残障人士故事的电影,还有一块小牌子写着“店内都是听障人士,沟通不便,还请见谅”。记者注意到,打包台和餐具台十分整齐,每一处都贴上了文字,方便食客们按需取用。

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将采访问题展示在电脑上,李骏能慢慢读出来,再认真回答。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店里另一位听障员工小语就会打手语“翻译”给李骏。李骏的耳朵上戴着白色的助听器,能够勉强听到周围的声音,也可以辅以手上的动作进行解释。

店内的海报和提示牌

餐厅经营广东菜与南洋多国料理,虽然是简餐,不少老客都需要提前一天预订。李骏介绍,“龙食记”取名自“聋人食记”的谐音,同时“龙”自古以来是中国人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尊严。创办“龙食记”的初心,是希望通过融合风味的美食,打破社会对听障群体能力的刻板印象。

年幼药物过敏失聪

他放弃舞台梦转身“扎进”厨房

在李骏仅八个月大时,他发了一场高烧,药物过敏夺走了他的听力。为了给他治病,父母带着他辗转全国,遍访名医,然而种种努力最终未能换来期望的结果。

到了上学的年纪,李骏父母给李骏配了一副助听器,将他送入镇江聋哑学校学习。在这里,他学会了手语,也开始艰难地模仿老师的口型学习发音。除此之外,李骏对舞蹈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校期间一直学习舞蹈,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当记者问李骏为什么不继续跳舞,李骏笑着摆摆手:“因为我毕业后发现,很难找到与舞蹈相关的工作。”何况自己还是听障人士,遇到合适的就业机会便更加难得。

店员在收拾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骏在一家饭店的厨房里,看到老师傅们运刀如飞,普通的食材在他们手中化作精美的雕刻花卉。“他们精湛的食品雕刻技艺,让我对学厨一见倾心。”李骏说。他毅然决定放下舞者的梦想,前往镇江市京口饭店,成为了一名学徒。

学徒的日常生活枯燥而艰苦,但对于像李骏一样的听障人士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与老师沟通。“听力问题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李骏坦言。在嘈杂的厨房里,他可能因为听错任务中的一个字而做错事。他一度十分焦虑,担心自己因此只能被安排从事最基础、最边缘的工作,无法接触核心技术,职业发展就此停滞。但这份焦虑化作了强大的内驱力,李骏因而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

留学多国学习厨艺

他攻克“广普”打破沟通壁垒

李骏的努力被老师和亲人们看在眼里。出于对他的关爱与期望,李骏的大叔叔推荐他去马来西亚的乐天酒楼工作。对于从未远行过的他而言,这是一次无比珍贵的机会。初抵异国,陌生的环境、湿热的天气让他水土不服,他连续发烧了数日。对他而言,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复杂的语言环境,厨房内外,印度语、马来语、英语、粤语交织,于他而言如同一堵无形的墙。

幸运的是,李骏结识了一位出色的翻译。她精通多种语言,并为他指了一条明路:集中精力攻克厨房通用的“广东普通话”。很快,李骏掌握了“广普”,打破了与他人沟通的壁垒。李骏向记者介绍,来自各地的厨师会在中央厨房一起工作,互相学习,交换做不同菜肴的技巧。

图三

店员在打包

李骏最拿手的菜是“佛跳墙”,他称这道菜的灵魂在于熬制数小时的高汤,厨师必须寸步不离地监督火候。尽管听不见,李骏对视觉和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反而成了看护火候的优势——他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火候,让每一盅佛跳墙的滋味都醇厚饱满。

在那段日子里,李骏曾与团队一起操办了数百桌的大型宴席,还被老板派去新加坡和泰国的分店负责核心业务。这段跨国学习的经历不仅让他精通了新马泰菜系的精髓,更让他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多元、高压的环境中领导团队、高效协作。

全国技能竞赛获奖

他组建“聋人”团队

从马来西亚回国后,李骏在一些知名酒店做厨师,还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了不少荣誉。在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中,李骏获得中式烹调师烹饪第二名,并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李骏来到南京创业,不仅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还获得了各项助残政策的支持,2025年3月,“龙食记”餐厅正式开业。

美食的背后,是一支默默付出的团队。目前,餐厅共有5名员工,团队的凝聚始于志同道合。小语是“龙食记”的“元老级”成员。2015年大学毕业后,她在镇江残联工作过,结识了不少残障人士朋友,包括李骏。她被李骏创办“聋人餐厅”的理念深深吸引,决定加入进来。其后,更多怀揣梦想的听障伙伴慕名而来: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的马强、曾在优衣库工厂负责生产的纪立云……尽管背景各异,但大家都拥有同一个心愿:就是通过行动证明听障人士也能做出美味,用美食打破偏见。

李骏在做菜

如何与顾客沟通,是“无声餐厅”必须跨越的鸿沟。许多客人第一次来的时候,喊服务员却得不到回应,会有些茫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语主导设计了店里的点餐小程序,让顾客能自由定制口味和蘸料。“客人的诉求永远是第一位的。”李骏回忆起曾有一位客人对某道菜提出建议,他不仅亲自跟进后厨调整,还果断为顾客免单。

小语回忆道,曾经有一对年龄较大的食客夫妻,对餐品赞不绝口,还主动帮忙打扫店里卫生,收拾好餐桌才离去,令他们十分感动。但开店以来也因为沟通问题遭遇过食客的不解,“这让我们开始更系统地培训团队的服务礼仪,确保每一位顾客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尊重。”李骏说。

“龙食记”诠释了如何用智慧与诚意,将“短板”转化为独特的品牌魅力,为食客们开辟出一方安静而温暖的用餐天地。李骏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个店做好,让跟着我干的、有真才实学的员工们,能有一份长期稳定的收入,有一个可靠的‘家’。”

实习生 孙舒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年轻人都在哪里过国庆?呼和浩特... 中秋国庆·HOHHOT “森”呼吸露营计划 城市周边的“森”呼吸 露营之旅! # HAPPY HOL...
原创 为... 作者:黎荔 曾经走过一个废弃的游乐场,那里有一架已停止的旋转木马,铁锈像藤蔓一样爬满了它曾经鲜艳的...
原创 厦... 厦门金榜山深处,藏一幽谷,名曰“方寸”。 其名如诗,其境如偈——方寸之间,可纳天地;咫尺之地,能照人...
南陵乌霞山:藏于皖南的隐秘仙境 乌霞山坐落在南陵县西部工山镇境内,位于南陵、繁昌、铜陵三县交界处,与繁昌马仁山连为一体,山北地属繁昌...
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臻品涮进重庆... 秋分将至,丰收正浓。一场跨越山海的“鲜味”奔赴,在重庆火辣上演。9月21日,“粤鲜粤好,渝粤共享——...
【流金岁月】中秋:父母打的月饼... 中秋节快到了,看着商场里那些形色各异的月饼,虽说比起几十年前的要好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在我的记忆中...
90后姑娘的非遗糕点铺:让老手... 南京老门东的青石板路上,“青糕记”的木质招牌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90后店主林晓雨正站在玻璃柜后,用...
夫妻档深夜面馆:一碗热汤面温暖... 凌晨一点的街头,大部分店铺早已熄灯,“老杨面馆”的灯却亮得格外温暖。玻璃门上贴着褪色的“汤面”二字,...
原创 “... “秋分5不吃,吃了秋难安”,5不吃指啥?明日秋分,告诉家人要忌嘴! 秋分时节,凉意渐浓,民间素有“...
带娃去北京6天5夜需要多少钱,... 作为一名家长,我一直希望能带孩子去北京看看,让孩子亲身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北京不仅有故宫、长...
国庆中秋绿皮火车出行,这些安全... 国庆中秋双节至,不少人乘绿皮火车赴团圆、赏风景。慢旅惬意的同时,车厢、上下车、站台的安全细节需留意,...
2025旅游出行大会“中国之路... 9月22日上午,2025旅游出行大会在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开幕。大会发布5份客运、租赁、自驾露营行业报告...
文化和旅游部提示️ 文化和旅游部国庆、中秋假期出游提示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 一...
欧洲机场大面积延误 网络攻击致... 9月20日,欧洲多家主要机场突遭网络攻击,导致值机、登机和行李托运系统瘫痪,航班大面积延误或取消。 ...
原创 秋... 秋风渐起,天气逐渐转凉,正是芋头、山药和紫皮土豆大量上市的季节。它们不仅是餐桌上的“朴素三宝”,更是...
在家也能轻松做:3款简单又健康... 外面买的零食虽然方便,但常常含有过多添加剂和糖分。不如趁着闲暇时光,自己动手做几款小零食,既能控制用...
原创 买... 买鱼时,这4种全是野生海鱼,好吃营养高,无法养殖,遇到后别错过! 那年的海风像冰刀子,刮在烟台港的凌...
原创 牛... 牛肉怎么做才好吃?分享牛肉的3种好吃做法,不柴不硬,鲜香入味,值得收藏! 牛肉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