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的街头,大部分店铺早已熄灯,“老杨面馆”的灯却亮得格外温暖。玻璃门上贴着褪色的“汤面”二字,店里四张木桌擦得锃亮,杨哥正站在灶台前下面,妻子陈姐在旁边端面、收碗,夫妻俩配合得默契十足——这家开了六年的深夜面馆,是无数城市夜归人的“能量补给站”。
面馆只卖三种面:红烧牛肉面、雪菜肉丝面、阳春面。“做减法才能把味道做到极致。”杨哥一边搅动着锅里的面条,一边说道。红烧牛肉面是招牌,牛肉要选带筋的牛腩,切成两厘米见方的块,焯水后用酱油、冰糖、八角慢炖2小时,直到肉质软烂,筷子一戳就能穿透。炖好的牛肉连汤带肉倒进砂锅里,再加入煮好的手擀面,撒上葱花和香菜,一碗面端上桌,香气能瞬间驱散深夜的寒意。
阳春面看似简单,却最见功力。汤底要用老鸡、猪骨吊鲜,熬足8小时,起锅前加少许盐和生抽调味,面条煮好后捞进碗里,浇上高汤,撒上几粒葱花,再滴两滴香油,看似清淡,却鲜得人舌尖发颤。有常客开玩笑说:“杨哥的阳春面,能喝出‘山珍海味’的感觉。” 雪菜肉丝面则要突出“鲜咸平衡”,雪菜是陈姐自己腌的,脆嫩爽口,肉丝要提前用淀粉抓匀,炒得滑嫩不柴,两者搭配,开胃又下饭。
来吃面的大多是熟客。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每天收工都会来一碗红烧牛肉面,“跑了一夜车,喝口热汤,浑身的累都没了。” 医院的护士小李值夜班,常会打包两份雪菜肉丝面,“杨哥的面分量足,吃了顶饱。” 有次刚毕业的小伙子忘带钱,杨哥摆摆手:“先吃面,下次再给,饿肚子可不行。” 时间长了,大家都像朋友一样,吃面时会聊聊家常,杨哥夫妻俩也总能记住每个人的口味:“张师傅吃牛肉面要多放辣,小李不吃香菜。”
凌晨四点,天快亮了,街上开始出现清扫的环卫工人。杨哥收拾好灶台,陈姐擦干净桌子,夫妻俩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喝着保温杯里的热水。“刚开始开深夜面馆是为了谋生,后来发现,能给夜归人一碗热汤面,也是件挺幸福的事。” 陈姐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语气里满是温柔。六点多,第一波晨练的老人路过,面馆的灯终于熄灭,但那碗热汤面的温暖,早已融进了城市的晨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