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中秋,我信心满满地端出自制的月饼,结果家里老人咬了一口,委婉地说:“这饼皮……挺练牙口?”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月饼皮的秘密,不在于“揉”,而在于“拌”。
中秋又快到了,厨房里又开始飘起糖浆和面粉的甜香。说实话,我第一次做月饼的时候,也犯过不少错误。最大的误区就是——对待月饼面团像对待面包面团一样,使劲揉、拼命搓,以为那样才够劲道。
结果呢?烤出来的月饼硬得像块小石头,差点没把家人的牙给硌坏了!
后来请教了老师傅才知道,月饼皮和面包完全是两码事,原理上就南辕北辙。今天我就把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用最轻松易懂的方式分享给大家,保证你看完后,今年中秋的月饼皮酥松可口,绝不发硬!
为什么面包要揉,月饼皮却不能多揉?
我们先来聊聊这背后的“科学道理”,别担心,一点都不枯燥!
做面包追求的是蓬松柔软,所以要借助面团发酵产生的气体。揉面是为了形成面筋网络,这样才能包裹住气体,让面包膨胀起来。揉得越久,面筋越强,面包就越有嚼劲。
但月饼皮恰恰相反!我们要的是酥松口感,一碰就掉渣的那种幸福感。如果揉出面筋,烤的时候面筋会收缩,月饼皮就会变硬、变形,口感梆硬。
记住这个核心原理:月饼皮怕起筋,面团切忌揉搓。
那么,到底该怎么和月饼皮呢?
我的秘诀只有三个字:翻!拌!匀!
对,就是这么简单。具体怎么做?来看我的独门分步解说:
首先,把转化糖浆、花生油和枧水充分乳化。对,就像做沙拉酱一样,搅拌到它们完全融合,浓稠顺滑。
然后,倒入面粉(中筋就行,不用高筋)。接下来的动作至关重要——用刮刀用切拌、翻拌的方式混合,就像炒菜一样,从底下翻起来,再压下去。千万不要用手揉!
直到看不见干粉就立刻停手!对,没看错,哪怕还有点不均匀也没关系。这时候的面团可能看起来有点粗糙,但别强迫症发作,它需要的是休息,不是你的揉搓。
最后用保鲜膜包起来,室温静置松弛至少两小时。这个过程让面粉和液体充分融合,自己形成均匀的面团,同时避免我们手动揉出筋。
我失败那次,到底错在哪?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错得离谱。当时我生怕不均匀,揉了足足十几分钟,直到面团光滑细腻才罢手。结果呢?烤的时候月饼收缩、开裂、皮硬得像饼干。
老师傅一句话点醒我:“姑娘,你这面团不是馒头,它是‘酥’皮,得温柔对待。” 看,道理就这么简单——过度揉搓=起筋=月饼皮变硬。
一些小贴士,让你的月饼皮更完美
1.手感判断:好的月饼皮面团应该是柔软如耳垂,油润但不粘手。
2.松弛时间要够:这段时间能让面粉充分吸收液体,面团会更柔软、好包馅,烤出来也更酥松。我通常习惯松弛2小时以上,甚至提前一天准备。
3.包制手法要轻柔:包馅的时候,用虎口慢慢往上推,收口捏紧就行。别来回搓它,容易破皮还影响口感。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直用力错了方向!月饼皮的温柔,需要我们用翻拌的轻柔来回应,而非揉搓的蛮力。
今年中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当你尝到那口酥松化口、香甜不硬的月饼时,一定会回来感谢我的!对了,你最喜欢什么馅料的月饼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独家口味! #寻味秋分节气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