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酒香浓,产业变革势正涌。作为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市在坚守千年酿造工艺的同时,以“延链补链”为突破,将清洁能源融入传统酒甑,把数字基因植入基酒仓储,推动产业生态从单一酿造向全链条跃迁,正构建起以酿造为纽带、上下游衔接、跨界深度融合的“白酒+X”产业生态圈。
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的仁怀酱香酒庄,传统酿造与绿色发展理念碰撞出鲜明火花。酒庄“气改电”项目的电锅炉房内,管线布局科学现代,仪表数据实时精准;一旁的控制室里,仅一名工人即可完成供汽操作。“通过高压电极产生水蒸气,零二氧化碳、零废水排放,接下来还会回收车间蒸汽热能,进一步降能耗。”仁怀酱酒电极锅炉项目负责人毛青国说。
采用“电酿酒”设备后,产生的蒸汽会储存在1000立方米的罐体中,生产时直接通过管道输送至各车间。自2023年该酒庄实施“气改电”以来,年替代天然气36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6952吨,相当于种植53.5万棵树。如今,清洁能源与传统酿酒的深度融合,正以零碳排、高效率的生产模式重塑酱酒产业未来。截至目前,仁怀已有90余家酒企完成“电酿酒”改造,2024年“电酿酒”用电量达1.17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6万吨。
产业链的延伸不止于环保升级。走进仁怀酱酒集团30万吨酱香酒智能酒库,整齐摆放的酒坛坛盖上,均装有联网的资产监测终端,可实现智能安防、标准计量、数据管理与基酒溯源,所有数据实时同步至智慧指挥中心平台。“智能酒库能为酒企提供灵活仓储方案,守护基酒安全;物联网设备还能帮银行破解基酒监管难题,既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又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贵州省仁怀市酱香酒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奎说。
包材产业是仁怀白酒“补链延链强链”的关键一环。在仁怀城区白酒包材市场,300余家企业集聚,提供从创意酒瓶设计、个性礼盒定制到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商户贺萌萌的印刷公司是首批入驻企业,随着白酒市场发展,已从小作坊成长为规模化企业。“现在一天能产酒类标签3000-4000件、酒盒1000-2000件,市场里包材企业集中,既方便客户采购,我们生意也越来越好。”贺萌萌说。
目前,包材园内30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一小时供应链”,大幅缩短了从酒瓶盖到外盒包装的采购周期。仁怀酒包材市场正通过优化经营环境、搭建展销平台,推动包材企业从“小散弱”走向集群发展,酱酒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已具规模。“依托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市场年销售额达15亿元,创税超1亿元,提供就业超2000人,可充分满足核心产区产业链配套需求。”仁怀新亿商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升地说。
从手工作坊到智慧工厂,从单一酿造到产业矩阵,仁怀白酒产业的变革,既是对味道的传承,更是对传统产业与数字文明共生之路的探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仁怀地区生产总值1014.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以白酒为主的新型工业化正朝着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方向迈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