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都说山西是“碳水大省”,山西不仅有刀削面、剔尖等种类繁多的面条,就连日常吃的馍馍,也就是馒头,也能做出花样来。这个“花篮”来自山西霍州的年馍。山西的碳水很诱人,可不仅仅是滋味,这颜值也很在线。用面食来做鲜花也一样栩栩如生。
在山西南部的霍州,“霍州年馍”作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誉为“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这几年,当地靠着小小的馍馍一年撬动3亿元产值。霍州现有年馍企业和手工作坊153家,参与年馍制作的有5000多人。
在霍州,不论男女,老乡们都把做“年馍”的人亲切地称作“霍嬷嬷”。
让年味走进日常 “小馍馍”捏出“大产业”
想知道霍州年馍是怎么走向全国、火出圈的吗?一起打卡中国年馍之乡——山西霍州市,我是“霍嬷嬷”张玲,带大家体验年馍的24小时之旅。
仅仅24个小时,霍州年馍就被端上了北京的餐桌。霍州妇女人人都会做年馍,现在参与年馍制作的就有5000多人。
蒸馒头真这么赚钱吗?有那么大市场需求吗?马上揭秘下一个杀手锏——创新。
也许你以为这是生日蛋糕,或者茶点。也许你把它当成一道菜、一束花,或者一件手办、工艺品……这都是“霍嬷嬷”们的创新,让传统年馍来它个“72变”。
现如今,霍州推进市、乡、村三级“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优化配置,构建起“总公司+153家年馍企业”产业集群。霍州年馍产业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3亿元,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霍州年馍走了出去,被全国各地的顾客所喜爱,它的旅途越来越远。而这些霍嬷嬷们腰包也鼓起来了,我们也要带上家人走出去旅旅游,与嬷同行看看外面的世界。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