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啤酒城……这些大家最熟悉不过的青岛坐标,在巧妙的设计和手工制作下,如今被青岛嫚田雪玲“装进”了月饼里。除了能将城市风光捧在手心,消费者也能通过舌尖品尝到青岛特色美味。这组传统融合创新的青岛主题文创月饼一经推出,便引发市民网友的“追捧”,甚至有游客专程到店购买。烘焙店负责人田雪玲表示,能让更多人通过另一种形式了解青岛,她觉得很开心,除了今年推出的第一版产品,接下来还会推出更多版,融入青岛各区市的地标、非遗、传统文化等更多的元素。
中秋未到,青岛文创月饼先火了
距离中秋节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青岛一烘焙店推出的青岛主题月饼却早早地火出了圈,引发市民网友的追捧喜爱。
9月10日下午,在城阳区阜城路一烘焙店门口,门店负责人田雪玲正带领店员从车上卸月饼包装盒。“这就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包装,上面都是青岛元素。”田雪玲说。记者看到,包装盒上有栈桥、五月的风、帆船、大海、青岛啤酒、信号山、天主教堂等标志,可谓是满满的“青岛风”。在店内,也有很多分类、单个包装好的青岛文创面包。
据了解,青岛文创月饼上架后,受欢迎程度超出了田雪玲的想象。有外地网友和在外地的青岛人,在社交平台刷到田雪玲发的月饼,特地联系到她购买。连日来,文创月饼的订单不断,田雪玲和店员们每天从早忙到晚,烤箱几乎连轴转。“他们说,看到这个产品,觉得很有意义。”这些来自网友的点赞,让田雪玲感到既意外又暖心,“预订了有八九百盒了,大概7000个。这也是我没想到的,一开始就想做一款青岛的文创月饼,没想到能让这么多人喜欢。”
在店内,青岛文创月饼令不少顾客驻足观看。“我是这家店的忠实粉丝,我家的孩子吃这家店的产品已经11年,今年推出的这款中秋月饼,是非常有青岛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买了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和外地的朋友,我相信外地游客也会非常喜欢。”张女士说。顾客史女士介绍,这家店在城阳小有名气,店主是一名80后,对甜点非常热爱,今年的这款文创月饼也体现了店主的情怀,值得点赞。
青岛嫚田雪玲推出文创月饼
用时两三个月,八款月饼出炉
“看到其他城市有这种文创月饼,我觉着青岛山美水美人也好,我就想做一份独属于青岛的,特别想把青岛元素放到月饼里,希望把青岛的城市之美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来自青岛的美味,令更多的人因它来青岛。马上就要中秋节了,我们就制作了青岛主题的文创月饼。”田雪玲是土生土长的青岛嫚,青岛风光景点是陪伴着她长大的美好记忆,田雪玲心想着,要是这些景点也能“装进”月饼里,那该多有意思。
说干就干,产生这个想法后,田雪玲很快联系设计师,一头扎进了月饼模具的琢磨里。“首先要选地标,和文创设计师去沟通,要做什么版。包括刻模的时候,商量一些细节问题,前期耗费的精力和时间特别多,刻一个模具还是挺贵的。”田雪玲说道。
“一共设计了八个款式,有栈桥、五四广场、啤酒城、奥帆中心、胶州慈云寺、青岛啤酒、崂山,还有‘青岛’两个字的。”田雪玲说。从选地标、设模、画图到包装设计,团队20多个人一起努力,前前后后花费两三个月的时间,独具青岛特色的文创月饼,伴着香气出炉了。记者看到,八款月饼精致漂亮,饼皮上的纹路清晰,摆在盘中,像铺开了一幅微缩的青岛景观地图。
色香味都有“青岛风”,将推出更多款式
记者看到,每个月饼都是纯手工制作。工作人员先制作饼皮,调制馅料,制成月饼的雏形。然后将桃山皮经过果蔬色素调色,根据设计一点一点地往模具上填充,之后将带有不同馅料的月饼放入磨具,压制成型,最后进行烘烤。“每款口味都不一样。饼皮是桃山皮,白芸豆豆沙加蛋奶油和蛋黄,口感很细腻。每一款的夹心也都不一样,有传统的豆沙、枣泥、凤梨、奥利奥等馅料,也有比较新颖的馅料,例如这款崂山主题的月饼馅料里有崂山绿茶和崂山酸杏。”田雪玲说。
记者采访得知,1988年生人的田雪玲从事烘焙行业有11年。“在进入烘焙行业之前,我是一名护士,为了方便在家看孩子,就选择创业,做孩子放心吃的好蛋糕,多年来,很受市民、特别是宝妈的喜欢。除了注重品质,每个节日,我们都会开发一些很有创意和新意的伴手礼。比如,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做了很多中式花酥,有牡丹、石榴、荷花、蝴蝶酥等,都是我们纯手工制作的。”田雪玲说。
“能让更多人通过另一种形式了解青岛,用心做的这件事能得到大家的喜欢,我觉得很开心,也想谢谢大家对文创月饼的关注和喜欢。这是今年我们设计的第一套青岛文创产品,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比如说融入青岛各区市的地标、非遗、传统文化等元素。”田雪玲表示,未来会尝试推出更多融入青岛文化特色的烘焙点心,通过一块点心,让更多人记住青岛的样子,了解这里的山海与烟火。
说法: 青岛文创 “多点开花”, 闯出消费新场景
在青岛,文创产品正以多元形态打破传统消费边界,闯出一片充满活力的新场景 —— 从承载城市记忆的地标衍生品,到融合非遗魅力的特色好物,各类文创不仅激发着消费潜力,更成为展现青岛文化底蕴与城市特色的窗口。
街头巷尾的市场反馈最是直观。在上街里经营的荆女士表示,景点周边带有栈桥、八大关、五四广场、奥帆中心等青岛地标的文创产品格外受欢迎:“造型各异的地标雪糕、设计精巧的明信片,很受游客青睐。外地游客拿到这些产品,既能近距离感受青岛的地域特色,还能体验城市文化,魅力,游客们都爱不释手。” 做海产品批发的郭先生也有同感,他认为这类自带城市辨识度的文创产品 “火爆出圈”,不仅透着青岛的创新活力,又引导时尚消费,成为宣传青岛的 “移动名片”。位于莱西的山东手造青岛(莱西)展示体验中心文创产品,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亲身体验,成为文创热门体验地和城市文化新名片。
声音: 让文创产品持续释放价值,关键在于 “融”
青岛市政协委员,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青岛基地主任王可锋则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了文创产品的价值。他表示:“近年来青岛涌现的优质文创产品,之所以能赢得游客青睐,核心在于其早已超越‘纪念品’的单一属性,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与载体。” 在他看来,要让文创产品持续释放价值,关键在于 “融”—— 既要融入艺术创意、时尚消费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文旅新业态,更要注重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与持久活力,其次青岛文创ip的打造需要将非遗,海派文化,城市产业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木偶戏与海洋的结合,大秧歌与版画的结合,形成内部合力整合资源,推出新品;最后文创产品长久更需要故事的支撑,既可以推动历史文脉绽放活力,又可以发展新时代的创造力找到根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擦亮青岛城市 IP,讲好新时代的青岛故事,打造出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品牌,最终推动青岛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王晓雯 王洪智 图/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文)
上一篇:花椒成了“金豆豆” 日子更有盼头
下一篇:为什么雪糕集体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