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孟家嘴餐厅的厨师长孟学勇招呼着厨师备下两条洗净的鲫鱼,用料酒、盐、姜、葱腌制15分钟,锅烧开水,先放少许盐、葱、姜、料酒,待水烧开,放入鲫鱼,小火煮制8分钟,然后把先前调好的料汁淋在鱼上面。再热锅凉油,把青花椒、小米椒、青辣椒炒出香味,浇在鱼上,一份“椒香四溢”的青花椒鲫鱼就出锅了。
“我做的青花椒鱼,味道麻辣,里面的鱼肉鲜香质嫩,咬上一口,鱼肉的香气合着金阳青花椒的香和辣椒的辣,能够瞬间令你舌尖跳跃。”孟学勇对记者说。
8月27日下午四点半,在位于金阳县芦稿镇的金阳县鼎雷花椒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正在给重庆的客商精选花椒,翠绿色的花椒散发出浓郁的椒香,沁人心脾。
工人们正在给重庆的客商精选花椒(戚原 摄)
“当前是交易旺季,今天早上这条街上有2000人来进行交易。”金阳县鼎雷花椒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雷林告诉记者,当天天刚蒙蒙亮,芦稿镇集市便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全县各乡镇的椒农们,带着自家精心晾晒、品质上乘的干花椒,早早聚集到花椒交易地,一袋袋青花椒颗粒饱满、色泽碧绿,不断吸引着众多客商驻足查看,讨价还价声音此起彼伏,整个交易市场充满了活力。
两个不同的真实场景,看似毫不相干,却因为一颗青花椒,把供给与需求两端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内涵都是产业的脉动。
金阳青花椒(戚原 摄)
金阳县是“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青花椒之都”“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金阳青花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色泽碧绿、颗粒硕大、香麻纯正浓郁居各类花椒之首,是榨菜、火锅、川菜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
2025年,金阳县种植青花椒102.0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53万亩,占全省花椒种植面积的16.2%、青花椒种植面积的23.8%。预计年产干果青花椒1.52万吨,产值超11亿元,椒农人均青花椒年收入达6750元,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89%,是实实在在的奔富“金豆豆”。
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金阳县近年来大力推进“5G+智慧农业+园区”建设,配套土壤、气象监测等5G智能化设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措施实时监测4500余亩核心种植区,以科技数字赋能青花椒产业发展。
目前,金阳县域已有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138家,建成省四星级青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标准化种植基地3万亩,培育青花椒万亩大乡(镇)13个、千亩大村63个,全县从事青花椒生产的椒农达16.4万余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已然形成。
“园区持续升级综合管控云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青花椒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以精准化管理保障品质。”8月28日,金阳县青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国有平台公司——金阳县泰兴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代管负责人罗统兵介绍,智慧农业手段的接入,确保金阳青花椒芳樟醇含量、麻度等核心指标均优于其他产区,从种植源头夯实金阳青花椒“优质”根基,并带来品牌力的不断上扬,“走出去”更有底气。
2025年,金阳县持续加强院地合作,推进金阳青花椒良种选育,提高金阳青花椒的品质,组织团队深入13个青花椒种植乡(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各项技术得到有效落实,从而不断提高金阳青花椒的产量和质量。
金阳县芦稿镇大卷村椒农崔光顺过去因缺乏科学种植技术,青花椒产量低、品质不稳定,收入微薄。今年县上组织青花椒种植技术团队上门指导,为其制定个性化方案,从土壤检测、施肥管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跟踪。最终,崔光顺的青花椒产量同比增长30%,品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被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
“多亏标准化、科学化种植技术支持,花椒成了‘金豆豆’,日子更有盼头!”崔光顺高兴地对记者说。
崔光顺所在的大卷村,按欧盟出口标准,组织椒农以10户联保方式,禁止使用除草剂和农药,保障了青花椒品质。去年,大卷村500多斤青花椒出口欧盟,每斤收购价高于市场价20%,椒农增收2000余元;今年已与出口贸易公司签订无农残青花椒意向收购协议,初检已达到欧盟标准。
此外,金阳青花椒产品还远销东南亚、西欧、澳大利亚等地,不断海外“圈粉”,告别市场“椒虑”。
近年来,金阳县着力打造集生产、研发、加工、交易、物流、冷链为一体的综合性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干花椒精确分选、液氮保鲜花椒、青花椒精油提取和青花椒啤酒等四条生产线。随着宜攀高速、西昭高速建成,园区将成为西南地区甚至全国最大的花椒集散地。
“依托县域青花椒产业本底,我们将继续扩大金阳青花椒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深挖青花椒产业多元价值,进一步丰富精深加工产品矩阵,延伸产业链条。擦亮青花椒金阳‘金字招牌’,加快金阳青花椒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为金阳青花椒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金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吉伍体日表示。(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