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莫郅骅 通讯员杨晨 邱晓桐 广州市首个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唯一的省级佛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峰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全面提升改造,于9月5日重新开展。东江纵队后人代表、展厅展品捐赠人士以及各界嘉宾现场见证。
提升改造后的华峰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华峰寺世传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不仅是千年佛教圣地,更承载着一段爱国壮歌。黄埔文史专家李伯云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华峰山、黄旗山和油麻山一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重要的活动区域。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抗日战争烽火席卷南粤大地。华峰寺处在华峰山主峰之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僧众的坚定支持,成为抗日游击队和革命群众的重要活动据点。面对日军的多次残酷“围剿”,华峰寺僧侣以大无畏的爱国情怀,巧妙地传递重要情报,多次在危急关头掩护游击队员安全转移,救治东江纵队伤员。5位僧人为掩护游击队为国捐躯、舍生取义,成为宗教界爱国爱教的生动典范。
今年以来,黄埔区结合“百千万工程”,开展华峰片区周边综合环境整治以及华峰片区旅游交通品质提升等工作,深挖华峰寺“禅宗文化传承+红色历史印记”双重文化内核,华峰片区焕发新活力。
基地设置三个主题展厅,其中“东江风雷”主要展示东江纵队在敌后抗战的故事。本次提质升级的基地展陈,系统梳理抗战历史脉络,聚焦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黄旗山战斗、永和保卫战、夜袭新塘火车站等经典战斗,并呈现佛教界支援抗战的珍贵史实,清晰展示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基地设置三个主题展厅。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基地展陈进行了全面提升。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基地展陈的抗战历史物件。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提升后的基地总面积约450平方米,创新运用雕塑、油画等展陈方式还原历史场景,增设电报机模拟操作台、电子历史文献查阅屏等互动装置,以沉浸式体验增强教育感染力。现场还陈列了捐赠收据、东江纵队队员家书等历史资料及实物。
永和街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黄媛媛介绍:“我们着重挖掘红色文化历史,寻找东纵后人讲述战士和华峰寺之间的故事,汇编成册,包括口述史和照片,充实历史文化内涵。”
开展首日,多位东纵后人前来参观展陈。现场为展陈物品捐赠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向首批义务讲解员授予聘书。东纵后人退役老兵卢运柏回忆道:“我爷爷叫卢鉴均,是一名游击队员;我伯伯是卢章容,和卢显华最早组建黄旗山游击队。”在红色基因传承下,卢运柏毅然投身军旅,退休后在广州市黄埔区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继续发挥余热。
基地展陈的捐赠物品。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在环境品质方面,核心区域及周边绿化美化工程成效显著,通过增植补绿、建设口袋公园、打造绿化广场等措施,整体视觉层次与环境品质实现提升。截至目前,完成登山步道绿化整治提升约2公里,复绿半山腰5000平方米的生态色叶林,通过补植草皮、种植色叶乔木,打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多彩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