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活着的千年古城"等宣传语,让喀什古城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必访之地"。游人络绎不绝,已成为这里的常态。2025年1月至7月,喀什古城景区共接待游客1668.6万人次,同比增长60.7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25.02%。2025年8月,单日游客量最高达到14万人次。
作为热门"打卡地",喀什古城现为国家级5A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南起人民路,北至色满路、亚瓦格路,西达尤木拉克协海尔路,东抵吐曼河观光带。现存城市格局可追溯至清代。古城西侧的徕宁路旁,仍可见清代徕宁城旧址,它与今日喀什古城共同构成清代喀什"双城"结构。
徕宁城建于1762年。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喀什噶尔设置参赞大臣管理南疆事务,为强化防御与城市建设而修筑此城。1771年,乾隆帝赐名"徕宁"。1826年,张格尔叛乱导致徕宁城严重损毁;1898年于原址重建。现存的徕宁城遗址平面呈圆形,残存城墙约850米,南门处保留有一处瓮城,东部略有损毁,城门为关扇式木门,拱形门洞至今可见。目前,喀什市正推进徕宁城遗址展示利用项目,呈现清代以来城市形态演变,实证清廷对新疆的系统治理,弘扬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英勇抗争的精神。因徕宁城的重要历史地位,2023年8月9日,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喀什机场"更名为"喀什徕宁国际机场"。
从举行"开城仪式"的东门进入喀什古城,向北沿吐曼路行走,可看到汉唐风格的"耿恭祠"。该祠为纪念公元75年东汉戊己校尉耿恭坚守疏勒城、抗击匈奴的事迹而建。尽管耿恭所守疏勒城实指新疆奇台县石城子遗址,却唤起人们对喀什古称"疏勒"的记忆。"疏勒"意为"有水",如今吐曼河依然绕城流淌,恰合其意。据王耀《清代喀什噶尔城市形态及格局演变探析》研究,现今喀什古城的雏形可追溯至1514年,始于察合台汗国与叶尔羌汗国政权更替时期修筑的城堡。
在喀什古城东南约1.7公里、喀什噶尔河北岸,有一处名为"艾斯克沙尔"的城址(意为"破城"),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仅存一段城墙,是喀什市区内年代最早的城址。墙基曾出土夹砂黄褐陶和泥质红陶残片及炭灰,推测时代相当于魏晋时期,有人联想其为汉代班超驻守的"盘橐城"旧址。如今该处已建成班超纪念公园。因保存状况较差,现存可考遗迹仅残墙一段。近年配合保护项目进行的考古清理中,碳-14测年显示该段城墙约建于公元10世纪。是否历经重修或扩建,因遗存过少,已难考证。
除艾斯克沙尔古城外,喀什市还有一处"汗诺依古城"(又称"康奥依古城"),位于喀什古城东北约25公里、恰克马克河南岸,同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汗诺依"意为"王庭"。201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表明,该遗址规模宏大,东西长6–8公里,南北宽4公里,内含两座可辨古城。西城呈长方形,东墙一段保存较好,长77米,残高6米,底宽6–7.5米,顶宽3.8米,中部存一马面;西、北墙分别残长70米和91米。考古学家黄文弼称其为"伯什克勒木城",并首次提出西城可能为唐代疏勒镇治所。现有研究更倾向认为,该遗址应为上元年间(674–676年)所置疏勒都督府下辖十五州之一。
与汗诺依古城隔河相望的莫尔寺遗址,于2025年4月24日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虽为佛寺遗址,但出土了疑似"六趾木足"的造像残件,与《魏书·西域传》《隋书·西域传》所载疏勒人"手足皆六指"的特征吻合。莫尔寺遗址最早碳-14测年可至公元1世纪,存有高12.8米的方基多层圆柱佛塔,并出土带彩绘和金饰的造像残件,推测可能与"疏勒王寺"有关。以莫尔寺为中心,西有开普台尔哈纳佛寺、亚吾鲁克遗址、达克亚鲁斯夏雷寺院及脱库孜吾拉吉石窟,北有杏园佛寺,东北有库木萨克佛寺,东有阿卡梯木古烽燧等遗址。其中,亚吾鲁克遗址曾出土喀什地区博物馆镇馆之宝"北朝三耳压花陶罐"。据此推断,汉唐时期疏勒政治、经济中心应在今莫尔寺—汗诺依一带,即现喀什古城北部区域。
追寻历史的足迹,这片土地上的遗迹默默诉说着过往,而喀什古城仍在续写自己的传奇。漫步城中,墙上的《福乐智慧》箴言——"要仁爱为怀,保护人民""优良的品德乃为善之本""信义是处事为人之本"等,反映出深厚的儒家文化影响;当地人喜爱的华丽坐垫,令人联想到元代名锦"纳失失";喀什地区博物馆所藏北宋饰缂丝边缘绢棉袍上的一段"金丝",以及老建筑上的石膏雕花,皆与莫尔寺遗址出土石膏造像一脉相承,折射出材质与工艺的千年传承。
目前,喀什古城内有一级历史街巷36条、特色巷口节点24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自治区级9项、地区级4项、市级5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2处,包括全国重点和自治区级文保单位各1处、市级4处、一般文物单位12处。为加强保护,2024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古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25年6月13日,《喀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作为喀什历史与特色的核心载体,喀什古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必将实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王晓华 喀什地区博物馆文博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