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参观需求,为不能来馆参观的观众提供便利,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上线网上展馆,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端、PC端参观线上展览。7月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面对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引发参观热潮,目前参观人数近70万人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展馆正式上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网上展馆采用720全景模式,相较于传统720模式实现了“以观众为中心”的创新和改进。集成了AI数字人、Web3D、720°全景拍摄、3D建模等多种技术,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舍生忘死、百折不挠、共御外辱,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通过长达14年的浴血抗战,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光辉历程。网上展馆数字人导览式全程引导讲解,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参观环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实体展厅之中。
首次使用数字人,24小时随时随地听讲解
网上展馆首次采用AI技术生成数字人,数字人形象源于序厅吹响冲锋号的一名年轻八路军战士雕塑,起名“小号”,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吹响了嘹亮的军号,这既是民族觉醒的呐喊,也是中国必胜的宣言。
首次使用数字人讲解,数字人“小号”形象源于序厅吹响冲锋号的一名年轻八路军战士雕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数字人“小号”讲解配音为抗战馆金牌讲解员录制。“小号”作为24小时在线的“金牌讲解员”,通过动作捕捉与AI计算配合,与720度全景场景进行互动。借助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语音合成(TTS)技术,为观众提供真正的个性化服务,全程自动导览,无需人为干预。
“义勇军进行曲”展项数字人会到查询屏前为观众点击播放相关视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通过给数字人真人配音,结合讲解动作,更真实地还原线下讲解员的形象,结合实时渲染技术,与展馆的虚拟环境融合,进行剧情式的演绎和互动,让展览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
数字人与场景深度融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首展文物与视频影像:珍贵史料数字呈现
网上展馆集中呈现了一批首次展出的珍贵文物与视频影像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让这些历史见证焕发新生。观众可以通过数字人导览和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这些珍贵史料背后的历史故事。
杨靖宇给东北抗联第1路军第3师的信件,该文物首次展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展馆精选每部分经典故事拍摄实景,将每个故事和抗战历史结合,形成完整叙事体系,同时在每个场景加入小标题,使观众在听讲解、看展览的同时更能直观地感受展览亮点,为观众参观提供便捷有效的参观方式。
观众可聆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京字第一号”证据背后的故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锁定观看视野,提升参观体验
网上展馆采用清晰、直观的布局,合理划分区域,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内容。每个按钮对应特定功能,采用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如点击、滑动、向上向下翻页等,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展项,无需复杂学习即可上手。网上展览还设置了全景漫游功能,观众可以一键浏览整个展览。
网上展馆采用清晰、直观的布局,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内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展馆通过固定观看角度、锁定上下转动角度、限制左右转动角度,避免观众在观看时出现眩晕感受,同时紧跟数字人讲解内容,镜头自动拉近、横移,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数字人在讲解《论持久战》,镜头逐渐拉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每部分重点文物配有单独文物讲解。观众在沉浸式体验的同时,可以点击画面中文物标题,直接查看文物图片,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关闭后,可以继续收听数字人讲解,满足不同参观群体的需求。
点击标题“毛泽东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听故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参观方式:
PC端:
PC端浏览器搜索“www.chinavictory.com”进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方网站(中国抗战胜利网)首页即可进入,沉浸式观看。
首页中间位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陈列展览-VR专区位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点击菜单栏“网上展馆”直接进入网上展馆,随时随地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供图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