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饹馇是刻进生活肌理的独特存在,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更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乡土情怀。
饹馇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相传慈禧太后逃难至唐山,当地官员奉上这道用绿豆面制成的美食。太后问其名,官员因紧张答不上来,灵机一动说“搁这儿”,谐音便成了“饹馇”,从此这道菜声名远扬。
制作饹馇,选料极为讲究。精选饱满的绿豆,经浸泡、去皮、磨浆等多道工序,才能得到细腻均匀的绿豆面糊。摊饹馇时,师傅手持木勺,将面糊均匀地淋在烧热的鏊子上,手腕轻转,面糊便如涟漪般散开,瞬间凝固成一张薄如蝉翼、色泽金黄的饹馇。
饹馇的吃法丰富多样,最经典的要数醋溜饹馇。将饹馇切成菱形块,裹上淀粉炸至金黄酥脆。锅中热油,放入葱姜蒜爆香,加入调好的糖醋汁,待汤汁浓稠,放入炸好的饹馇快速翻炒,让每一块饹馇都裹满酸甜可口的酱汁。入口先是酥脆的外皮,接着是绵软的内里,酸甜的滋味在舌尖绽放,令人回味无穷。
在唐山的街头巷尾、寻常人家,饹馇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必不可少的主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道充满乡土气息的美食,欢声笑语中,浓浓的亲情在空气中弥漫。饹馇,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唐山人的心紧紧相连,让那份乡土滋味在岁月长河中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