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便利店冰柜里的C位,悄悄换人了?
以前是红瓶的农夫山泉一家独大。
现在那个包装特别有东方韵味、看着像中国老字号的“三得利”乌龙茶,几乎人手一瓶!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悄无声息爬上销量榜首的三得利。
竟然是个“隐藏大佬”,而且它的真实身份,可能完全颠覆你的想象。
三得利可不是咱们的本土品牌,而是正儿八经的“日货”!
是不是瞬间觉得手里的茶饮多了点“国际范儿”?
更神奇的是,它怎么就靠着一瓶“水”,把农夫山泉都给比下去了呢?
其实三得利为啥能火,核心就一句话。
它精准地拿捏了咱们中国人嘴巴口味的变化!
口味变了,商机就来了。
早十几年,大家生活条件还没那么好,饮料追求的是什么?
是甜!是爽!是刺激!那个时候,甜滋滋的碳酸饮料、果味饮料是绝对王者。
而现在,健康成了头等大事。
年轻人保温杯里泡枸杞,喝点啥都得先看看成分表,糖分高不高?
这种背景下,味道偏淡、主打无糖、解腻去油的茶饮料,自然就站上了风口。
三得利的乌龙茶,喝起来茶味醇厚,回甘清甜,完全没有甜腻的负担。
完美击中了当代年轻人“又想喝点有味的,又怕死”的养生心理。
这波消费趋势的转变,三得利抓得那叫一个稳准狠。
它用事实告诉你,只要路子对了,一瓶“凉白开”也能卖出黄金价。
但最绝的,还不是它口味抓得准,而是它的“伪装术”太高明!
你敢信,这么一个几乎看不出日本痕迹的品牌,竟然来自日本?
三得利简直是“本土化”操作的教科书级玩家。
它非常聪明地意识到,要想真正融入中国市场,就必须穿上“中国的外衣”。
于是,它大刀阔斧地“去日化”:你现在看到的三得利瓶身上,还有几个日文字?
几乎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啥?
是巨大的汉字“三得利”,是“乌龙茶”这三个字,是极具中国书法韵味的字体设计。
它的整个包装营销,都在极力拥抱中国传统文化。
讲求的是“禅意”、“静谧”、“东方美学”。
让你一眼看去,就觉得这是咱们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亲切感拉满。
这种深度的文化包装,让它成功地“骗”过了无数消费者。
大家自然而然地把它当成了一个有格调的中国品牌来支持和购买。
销量一路狂飙,收入水涨船高,赚得是盆满钵满。
在咱们国内,很多人一直把三得利当成中国品牌。
原因就在于它的包装和宣传太“中国化”了。
三得利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包装,从瓶身设计到广告宣传,到处都是中国风。
让人一看就觉得这肯定是咱们自己的品牌。
现在三得利品牌的饮料,几乎看不到日文的字样。
这“本土化”策略玩得真是溜,成功骗过了无数消费者的眼睛。
其实,像三得利这样被误认为国货的外国品牌还真不少。
就说无印良品,简约的装修风格和实用的商品,在国内大受欢迎。
很多人以为它是中国某个小众但有格调的品牌,实际上它来自日本。
还有资生堂,那些精美的化妆品包装和好用的护肤产品,被众多中国女性追捧。
可它也是日本的知名品牌。
这些外国品牌通过巧妙的包装和宣传,成功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楚。
当然了,咱们中国的本土品牌也不是吃素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能打又争气的优秀品牌。
那个让无数年轻人上头的“元气森林”,凭借“0糖0脂0卡”的概念和新潮的设计。
硬生生在巨头环伺的饮料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是真正从中国本土生长起来的创新品牌。
再比如奶制品行业的“光明”、“伊利”、“蒙牛”,火腿肠里的“双汇”。
辣椒酱里的绝对王者“老干妈”……
这些品牌深深扎根于中国市场,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成为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真正意义上陪伴我们成长的民族品牌。
三得利的成功,虽然有它自身努力和策略的因素,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种外国品牌涌入中国市场。
它们有的通过巧妙的包装和宣传,伪装成国货,试图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这就需要我们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双眼,不要被这些“假国货”蒙蔽。
我们支持国货,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本土品牌。
更重要的是,国货背后蕴含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每一个国货品牌的成长,都离不开无数国人的努力和支持。
它们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市场的风向。
我们口味变淡,追求健康,才有了无糖茶饮的崛起。
我们认同东方美学和文化自信,才让三得利的“国风”包装策略大获成功。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拥有最终的选择权。
市场的竞争最终会让好产品脱颖而出,而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为我们想要的未来投票。
下一瓶饮料,你选什么呢?
文章/花开富贵
东方树叶VS三得利:携手冲击200亿,龙头大哥的无糖茶之战
讲透三得利:从杂货铺到千亿威士忌巨头,三得利的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