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蒸蛮头、虾生、老鼠仔、象鼻,唐朝人的餐桌上都有哪些奇葩美食?
创始人
2025-09-02 09:22:47
0

杜甫有一首诗叫做《槐叶冷淘》,诗中提到: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这所谓的“槐叶冷淘”,其实就是唐代版的创意凉面——只不过唐人对待吃的态度,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讲究、更风雅。

他们要选盛夏时高槐树顶最鲜嫩的叶子,热水轻焯,细细研磨,滤出清汁,再用这带着植物清香的碧绿汁液与当年新麦磨成的面粉揉合成面条。出锅之后,浇醋点酱,码上细碎的小菜,整盘凉面色泽鲜亮、清新诱人,说是“碧鲜俱照箸”,一点儿也不夸张。

但你若以为唐朝人的餐桌只有这般雅致风物,那就错了。

1,唐朝人都吃些什么?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更是一条"美食之路"。当波斯香料遇见中原食材,当西域面食遇上东方烹饪技艺,唐朝人的餐桌,俨然成了一场贯穿东西的舌尖盛宴。

唐朝人的主食相当丰盛,粟、黍、稻、稷、麦……这些我们现代人所熟悉的粮食,在长安城的市井街巷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尤其小麦,自两汉以来因石磨改良,从“粒食”转向“面食”,在唐代迎来它的高光时刻。“饼”在此时并非单指某一种食品,而是所有面食的统称。蒸饼、煎饼、胡饼、蛮头、汤饼……可谓“世重饼啖”,无饼不欢。

现代我们去陕西玩,会发现当地面食文化很繁华,其实这种习俗那个时代便已经有了。

炎热夏日,没有空调的唐人自有消暑妙招。

取水晶饭、龙晴粉、龙脑末、牛酪浆,调配好之后,放入金提缸中,再把缸垂到冰池里放凉,一碗清凉爽口的清风饭就做好了。

民间则偏爱“蔗浆菰米饭”——浇上甘蔗汁的菰米甜香软糯,连王维也写诗盛赞:"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

【菰米】

2,唐朝面食文化

“饼”这个字,在唐朝及之前的朝代,包含的范围很广,所有水和面粉合在一起做成的食物,在当时都可以称为面条。

若你穿越到长安街头想吃碗面条,可不能直接说“来碗面”,而得娴熟地点一份“汤饼”或“水引”。若是想尝尝带馅的,那就得叫“蒸饼”或“馄饨”。我们今天严格区分的馄饨、饺子、抄手之类,在唐代多半被归入“汤饼”一类,或者笼统称作“浑沌饼”。

唐人对面条的形态已有相当细致的区分。北魏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两种面条:一种叫“水引”,细长如筷子,长约一尺,可视为早期的拉面;另一种叫“馎饨”,粗如手指、长约二寸,更像我们现在的面片疙瘩汤的雏形。这些面食不仅在民间流行,也登得上贵族宴席。

而当时被称为蒸“蛮头”的,其实更像今天的包子,通常裹着肉馅,是蒸制面点中的主流。

据明人郎瑛的《七修类稿》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另一款极具人气的包馅面食,则是馄饨。唐代甚至还出现了高端定制款——韦巨源《食谱》中所记录的“二十四气馄饨”,以二十四种不同馅料对应二十四节气,可谓唐代饮食文化与节气哲学的完美结合,也反映出当时面点制作的精湛工艺。

长安城中甚至有专营馄饨的名店。据《酉阳杂俎》记载,萧家馄饨尤为出名,其汤清到“可以瀹茗”——滤去浮油后竟能用来煮茶,可见其清鲜不腻,风味极高。

3,岭南,饮食文化分界线

但你要是以为唐朝人吃饭都这么“小清新”,那就错了。一旦走出中原,翻过南岭,画风突变——岭南地区的饮食,生猛鲜活、大胆泼辣,跟长安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岭南人吃海鲜,讲究“活”和“生”。

“生油水母”要用草木灰反复搓洗,直到透明如紫玉,再切条用椒桂炸得酥脆,蘸着五辣肉醋食用——主打一手"脆爽鲜香"的吃法。

还有有一道叫“虾生”的菜,是把活虾泼上浓酱醋,盖上热盖子,虾在碗里乱蹦,有的还能跳出碗外!食客趁活吃下,爽脆鲜甜——是不是很像现在的生腌?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对食材的大胆开拓。

唐代段公路所著的岭南风土录《北户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广之属城,循州雷州,皆产黑象牙,小而红,堪为笏裁亦不下舶上来者。土人捕之,争食其鼻,云肥脆,偏堪为炙,滋味小类猪之含消。亦不知一割牛心、猩猩唇之美也。”

这段话讲的是广州下属的循州、雷州两地产一种黑象,当地人喜欢吃烤黑象鼻子,说又肥又脆,味道接近烤乳猪

而唐代张鷟朝野佥载》中提到的“蜜唧”,则更显猎奇:“岭南撩好蜜唧,鼠子未开眼,未生毛,赤蠕者,饲之以蜜,饤之叠上,嗫嗫而行。以箸挟取啖之,唧唧能作声,故曰‘蜜卿’。”

这道菜,甚至是某些部落待客的最高礼遇。

从长安城的精致"槐叶冷淘"到岭南的生猛"虾生",从北方的"胡麻饼"到南方的"象鼻炙",唐朝人的餐桌跨越了地域、突破了想象,这些看似"奇葩"的美食背后,是唐朝人开放包容的饮食观念和对味觉体验的大胆探索。

在那个没有"美食博主"、没有"网红打卡"的年代,唐朝人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这种对美食的热爱与创新精神,或许正是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密码所在。

这个灿烂的时代,不仅在诗歌与壁画中留下风华绝代的身影,更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碗碟之间,写下了开放、包容、敢于尝试的时代精神——哪怕一碗面、一碟生虾、一口包子,都是大唐滋味的真实回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川逛吃攻略:四川五天四晚含跟... 四川五日游记:穿越天府之国的自然与人文之旅 四川,这片被大自然特别眷顾的土地,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
寻味沙县景亦佳|地道小吃+山水... 你发现没?很多人以为沙县小吃是全国连锁,其实真正的好味道藏在沙县本地。这不仅是一场美食之旅,更是一次...
四川双人游攻略:四川五天四晚旅... 四川五日游记:山水之间的心灵之旅 四川,这片被上天眷顾的土地,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
内蒙旅游必去景点!内蒙五天四晚... 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上,内蒙古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横亘在祖国的北方。这里不仅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原创 8... 这场以体育旅游融合为理念的集结赛正在彭水的山水间逐步释放它的吸引力:不只是比赛,更是一次全域的户外生...
原创 家... 家常豆腐是一道经典的中式家常菜,以其营养丰富、口感细腻、做法简单而深受大众喜爱。豆腐作为中国传统食材...
原创 秋... 导读:《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不时不食,顺时而食”,意思是按照季节的规律来饮食,我们不仅能摄取丰富的...
原创 盛... 夏日的馈赠 七月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铺满城市的每个角落。柏油马路蒸腾着热气,行道树蔫蔫地垂下枝叶,...
近期大量上市,掀开后密密麻麻,... 开!渔!啦!近日广东人的快乐又回来了!接下来的餐桌将会是这样的——🐟🦀🦞🦐🦑 开渔以来,各种各样的美...
“萨莉亚在宝山这店面前,还是太... 这家20年的老店,简直击穿了“沪币”系统! 连比脸还大的炸猪排,居然都只要10元!? 不少人都惊了:...
在贵州摆摊,必须“实名制”?网... 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 贵州的摊主们 有个特别可爱的习惯 他们不爱取虚头巴脑的店名 反而直接 把自己“挂...
从“泉文化”到“夜经济”,济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韩小梅随着全国大中小学陆续开学,2025年暑期旅游季收官。今年暑期,在济南市文化...
咖啡杯里的乡村振兴,网红滤镜下... 一杯咖啡,一片山水,一种情怀。当城市青年怀揣“诗和远方”的梦想涌入乡村开咖啡馆,却发现在网红滤镜背后...
低谷时刻 恰是酱酒文化深耕时 在白酒行业的起伏浪潮中,四川作家初旭编著的《中国酱酒文明史》于2024年底的白酒低谷时期得以出版,有...
原创 把... 今天又是香迷糊的一天,把子肉软烂入味,肥而不腻,飘散着浓郁的酱香,让人闻着就流口水。 青椒吸饱了肉汤...
赋能湘茶高质量发展,2025第... 8月31日,2025第十七届湖南茶业博览会组委会组织的茶三十”专家评审会在长沙举行。来自湖南省农业农...
原创 芝... 芝士红薯酥 ,自制冬日美食,酥酥脆脆,美味与营养兼得的小食光 。 🧀🍠芝士红薯酥 | 美味与营养兼得...
你知道吗?不是所有的意大利面都... 坐在欧洲的餐厅里,想要来份正宗地道的意面,可我只认识 Pasta! 一个意大利面还搞出这么多样,怎...
原创 一... 老话说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过后天气没凉快多少,反而更燥了 —— 早上起来口干舌燥,吃点...
这菜便宜又上头!吃对了是“天然... ⚬ 洋葱虽常年有,但入秋新上市的最绝——鳞茎饱满、水分足,肉质脆嫩不呛口,还带点清甜,生吃、凉拌、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