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一片山水,一种情怀。当城市青年怀揣“诗和远方”的梦想涌入乡村开咖啡馆,却发现在网红滤镜背后,藏着无数经营陷阱和现实骨感。
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的“瀑布咖啡”主理人王丽君站在自己打造的巴厘岛风咖啡馆前,看着上海来的游客排队等候打卡。
她的咖啡馆开业首月营收额就突破百万元,一天最多售出3500多杯咖啡。
而在几百公里外,河北的小兔却对着自己的村咖发愁:除节假日外,日均流水低于300元,差时仅有百余元,月收入勉强覆盖成本。
同样是村咖创业者,为何有人日进斗金,有人却黯然神伤?
01 村咖热潮,席卷乡村的咖啡革命
2023年,随着《去有风的地方》等影视作品的爆红,乡村成为城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在这股风潮带动下,“村咖”业态迅速崛起,成为新消费领域的热门赛道。
浙江安吉县作为“村咖聚集地”,目前拥有超过300家乡村咖啡馆,催生出1.21亿元的产业规模。距离贵阳仅1.5小时车程的清镇市,村咖数量从去年底的7家增加至如今的26家。
广东中山市的崖口村,常住人口约为3400人,却有超过30家村咖,密度远超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
据《光明日报》报道,截至2024年10月,全国村咖数量已突破4.4万家。
02 成功典范,村咖背后的致富神话
在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王丽君的“瀑布咖啡”巴厘岛版成为村咖成功的典范。她曾在东南亚游学,回到家乡后在山里找到瀑布灵感,陆续开办了3家“瀑布咖啡”。
王丽君以瀑布为“画布”,以葱翠竹林、谧静溪流为“颜料”,打造了一个恍若热带雨林的网红景点。她在山间植下了针葵、龟背竹、棕榈树等热带植物,建了茅草屋,放了露营椅,让人恍若来到了热带雨林。
开业后,团队邀请了100个网络博主来打卡,很快在小红书等平台成为热点,不少游客来这里一玩就是一天。
客流为大里村带来了人气,村里每年除了有租金收入,还能拿到50到80万元的分成,附近还有6个村民在“瀑布咖啡”就业。
另一种成功模式是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的咖旅融合。他们依托咖啡产业,不仅让咖啡从“土特产”变成致富的“金豆子”,更以庄园经济和文旅融合为驱动,实现了咖啡产业的高附加值转化。
南屏镇坚持以庄园经济为产业泵阀,累计完成北归、野鸭塘、小凹子等7个精品咖啡庄园的新建及改造提升,年均吸引游客达100余万人次。
03 现实骨感,村咖闭店潮来袭
然而,市场持续火热的同时,第一批“村咖主理人”却陷入了经营困境。
2025年,当年那些去村里开咖啡店的主理人,已经有人坦言自己门店日均营业额只有一两百元,入不敷出,最后黯然离场。
社交平台上,跟风开店却难盈利的故事比比皆是:有人投入几十万给老房子装修改造,结果开店后发现和预想的完全不同;还有的老板一天也卖不出去几杯咖啡,每天对着美景“独守空房”。
河北的小兔便是其中一员,她的村咖除节假日外,日均流水低于300元是常态,差时仅有百余元,月收入勉强覆盖成本。
今年5月,网友瓜瓜跟风在苏州郊区的农村开了家烘焙咖啡馆,可营业额远不及预期。
借着《黑神话:悟空》的流量,某辞职回山西老家开村咖的年轻人,经营26个月后,因亏损60万而选择倒闭。
04 五大痛点,村咖为何开不下去?
村咖的“大撤退”,并非偶然。从选址到客流,从成本到营销,每一个环节都暗藏陷阱。
痛点一:选址失误,客流不足
很多经营不善的村咖老板没有意识到,咖啡店固然可以开在任何地方,但并非每一个乡村都天然适配咖啡业态。
村咖的主力客群是寻求短暂逃离喧嚣的城市消费者,他们需要的是“离尘不离城”的便捷松弛感。
而那些藏在深山、导航都需七拐八绕的村咖,即便风景如诗如画,也难敌距离产生的消费阻力。
北京平谷区某村咖开在山林中,虽然离市区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客流却有着明显的周期性。
痛点二:客流波动大,盈利不稳定
与城市咖啡店不同,村咖的客流往往跟着节假日变动。周末挤满了打卡一族,工作日则门可罗雀。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让很多村咖陷入“旺季忙死、淡季饿死”的困境。
胡哥的咖啡店开在北京平谷区的一座山林中,“周末和节假日人比较多,平日里人很少,基本没有人”。
痛点三:成本控制不当,盈利难度增加
许多村咖老板在开店时严重低估了乡村基建的隐形成本。将一座100平米左右濒临倒塌的老屋改造为能够营业的咖啡馆,光是通水电这类基础工程就得投入至少40万元。
广东江门的穷穷原本计划投入20万元开村咖,结果装修才到六成,手里的钱已经花了快30万元。她无奈表示:“真有点后悔,那会儿确实太冲动了”。
痛点四:营销推广不足,品牌认知度低
在竞争激烈的村咖市场中,营销推广是重中之重。
然而,许多村咖老板对营销的理解仍停留在“发几条朋友圈”的初级阶段,对各平台的流量规律、内容偏好以及私域运营逻辑全然不知。
广东佛山某村咖在小红书发布了几条无配乐、无文案的粗糙门店视频,结果浏览量不足百次,有效客流几乎为零。
该店最终仅开业三个月便草草关闭。
痛点五: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许多村咖在产品上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部分村咖的菜单以美式、拿铁、卡布奇诺等基础款为主,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饮品。
酸角香茅冷萃、折耳根、木姜子和酸木瓜的特调,一定要混合地方风味。
05启示与建议,给想投资村咖的年轻人
对于想要投资村咖的年轻人,我们需要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一,不要盲目跟风。
村咖的本质是一门需要精打细算的生意,靠跟风凑热闹、揣着情怀硬撑,十有八九要栽跟头。在进入这个行业前,一定要完全读懂行业。
第二,做好市场调研。
许多年轻创业者忘了,自己已不再是一线城市里的“咖啡主理人”,而是活在街坊乡亲里的“小老板”。要了解目标客群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而不是凭自己的想象开店。
第三,控制成本预算。
在乡村开咖啡馆,很多成本是隐形的,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预算准备4。预留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应对开业后的各种突发情况。
第四,融入本地生活。
如果仅依赖节假日的“兼职式”生意,而无法融入或是激活本地生活,其经营必然如无根之萍,难以为继。要尽可能地吸引本地客群,形成稳定的消费基础。
产业园(孵化器)建设运营,搭建资产管理的招商运营服务体系,分享产业园、存量资产盘活、城市更新在产业策划、招商运营、产业培育、产业投资的经验和案例。
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一站式谈判和落户解决方案,已经成功服务“数据要素、数字文创、低空经济、虚拟现实、直播短视频、电子商务、跨境贸易、新材料、生成式AI、新能源”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