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庐山,在26度的清凉模式下,不仅有千年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画印记,更涌动着文旅融合的新活力。今年暑期,庐山风景区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针指导下,推出一系列打破传统观光模式的文旅创新活动,让这座“人文圣山”从“静态观赏地”转型为“沉浸式体验场”,吸引老中青三代游客纷至沓来。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庐山景区游客量达到152.84万人次,同比增长24.01%。
“诗词+创新”:当千年诗意照进现实舞台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清晨的仙人洞,朗朗吟诵声成为最美的背景乐。7月-8月推出的《庐山寻仙记·第二季》活动,以李白、苏轼、陶渊明、白居易这4四位诗人作为NPC主角,设置场景与游客互动,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趣味游戏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入感受庐山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庐山风景区以庐山历代文人留下的诗篇为蓝本,选取李白、苏轼、陶渊明、白居易等代表人物,通过“移步换景”的沉浸式动线设计,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参与其中,让NPC从表演者变为文化链接者,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剧中人。
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带着10岁女儿参与后感慨:“孩子原本觉得古诗枯燥,但跟着李白NPC对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后’,自己主动查了李白的生平,还说要背更多庐山相关的诗。”该活动在线上线下均引起了强烈反响,相关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突破100万次,并冲上抖音热搜。
“山水+演艺”:打造全天候的演艺矩阵
除了诗词文化的创新演绎,庐山还深挖在地文化,为满足游客对多元化旅游、全天化游玩的需求,开展了十余种轻演艺、沉浸式、常态化的文旅演艺活动,从《夏都芳华快闪》、《孙悟空大战哪吒》、《牯岭1886·奇妙故事夜》以及《红色记忆·时代回响》等白+夜沉浸式快闪矩阵,到侧重古代文化名人NPC互动的《庐山寻仙记·第二季》、《白鹿六艺》,再到《“庐山恋歌”夏日音乐会》、《湖光舞影》、《湖音小沙龙》以及庐山盛夏避暑好汉坡登山活动等。“以前觉得庐山就是夏天避暑的地方,现在发现每天都有惊喜。”
来自广州的游客张先生一家四口今年来庐山避暑,“这里既有自然风光,又有烟火气,还能带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值得反复来。”
庐山的创新实践,其核心在于跳出“门票经济”思维,以文化IP为纽带,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可传播的“活产品”。尤其是沉浸式演出与在地文化的结合,既满足了年轻群体对“新玩法”的需求,又实现了文化传承的“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