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威士忌在餐桌上的作用不如红酒。事实上,葡萄酒并不是唯一能够作为餐前和餐后的酒类。
不同于葡萄酒强调酸度的平衡,橡木桶和时间赋予了威士忌多样且立体的风味,从轻盈到丰腴,从清甜果香到泥煤烟熏味,广大的风味跨度让它在餐桌上有了一席之地。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不同风味的威士忌都适合在哪个环节饮用。
先来谈谈餐前酒的原理。
餐前酒,泛指进餐前喝的酒,又被称为开胃酒,起到刺激胃口,打开味蕾的作用。
通常来说,餐前酒大多是酒精度偏低、酒体轻盈的酒款,传统的开胃酒有味美思、茴香酒等。
当然,许多鸡尾酒也适合被当做开胃酒。比如,以苦甜平衡和浓郁草药风味闻名的内格罗尼、以龙舌兰为基础的玛格丽特等,都是备受欢迎的餐前酒。
随着威士忌在全世界的流行,不少威友也将威士忌纳入“开胃酒”的范畴。
比如,百富12年双桶和百富17年双桶就很适合作为开胃酒。
大多数人对于百富开创的“双桶过桶”技艺并不陌生,它由酿酒大师大卫·斯图尔特(David C. Stewart)于1983年开创,为威士忌带来标志性蜂蜜和香草风味的同时,赋予各自独特的精妙口感。
这两款酒都经过了雪莉桶的二次陈酿,风味层次出众,明显的香草及蜂蜜甜味,伴随微微的果香和香料香气,香甜顺滑的口感总能给人以深刻印象。
除此之外,格兰卡登10年、尊尼获加蓝牌等同样可以作为餐前酒。
相对开胃酒,餐后酒的选择范围会更广,可以是甜度较高的加强型葡萄酒,也可以是高酒精度的干邑、威士忌等。
威士忌的高酒精度有助于更好地消化,而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人在餐后会喝一杯威士忌,以缓解胃部不适的重要原因。
适合作为餐后酒的威士忌也有很多,比如波摩15年。
这款威士忌先在波本桶中熟成,而后转至手工精选的欧罗洛索雪莉桶中熟成,完美地融合了甜美果香与坚果的风味,还带有层次分明的微妙烟熏感。
由于所用的泥煤来自于苏格兰大陆,而非艾雷岛,因此它比大多数艾雷岛威士忌拥有更多的木质调,且药草味相对较轻。
甜美的葡萄干、太妃糖和麦芽香气,伴随着微妙的泥煤味,使其成为绝佳的餐后酒。
此外,拉弗格10年、噶玛兰层丰雪莉桶三桶也很适合被当成餐后酒饮用。
值得注意的是,餐后酒大多具有强烈的味道,且酒精度相对较高,因此喝的时候需要小口啜,慢慢品味。
当然,饮用威士忌并没有硬性规定,愿意怎么喝就怎么喝,就像村上春树在《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中所写:
“前者属于“激爽”系列,后者为“圆润”系列。当然如果整个儿颠倒过来,饭前喝“圆润”饭后来“激爽”,也不会有谁挑刺儿。没什么特殊规定,一切纯属个人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