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日两国因为泡菜和腌菜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官方互相指责对方 “抄袭”,网友们也分成两派掐得火热。但作为吃货,我就纳了闷了 —— 好吃不就完事儿了?咋还能吃出 “文化主权” 来了?
那天在超市看到泡菜货架,突然想起前阵子韩国教授跑到《纽约时报》打广告,宣称 “泡菜是韩国的”。这操作给我看乐了,合着泡菜还能分出个正宗不正宗?要说历史,中国的 “菹” 3000 年前就有了,韩国泡菜到 19 世纪才用上辣椒。更逗的是,韩国人吃的泡菜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价格只有本土的六分之一。你说这算 “文化输出” 还是 “文化输入”?
日本那边也没闲着。他们的渍物种类多到眼花缭乱,盐渍、糠渍、酒粕渍…… 福神渍配咖喱饭,纳豆当早餐,跟韩国泡菜一样都是日常必备。上次在日本朋友家吃饭,他们用酒糟腌的萝卜,那股子发酵的香气跟韩国泡菜还真有几分相似。你说这算 “借鉴” 还是 “原创”?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政府把 Kimchi 中文名改成 “辛奇”,生怕跟中国泡菜混淆。可改个名字就能改变历史?中国的 “菹” 和韩国的 “沈菜” 在史料里明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李子柒做泡菜被韩国网友围攻,说她没泡菜冰箱就不算中国泡菜。这逻辑,跟 “没烤箱就做不出法棍” 有啥区别?
其实说白了,泡菜和腌菜都是人类应对食物保存的智慧结晶。韩国人冬天集体腌泡菜,日本家庭用糠床做渍物,咱四川人泡一坛老坛酸菜,本质上都是为了把时令蔬菜变成四季可吃的美味。就像韩国的 Kimjang 节,大家一起腌泡菜、分享食物,这种邻里互助的精神跟咱过年包饺子没啥两样。
说到健康,韩国胃癌发病率高可能跟泡菜高盐有关,日本渍物虽然低盐但也得适量吃。你看,文化没有对错,只有不同。就像日本的福神渍酸甜解腻,韩国泡菜酸辣开胃,咱四川泡菜麻辣下饭,各有各的好。
现在想想,为了一坛子菜争得面红耳赤,真是吃饱了撑的。文化本来就是流动的,辣椒从美洲传到亚洲,成就了韩国泡菜;中国的 “菹” 传到朝鲜半岛,演变成 Kimchi。与其纠结 “谁抄谁”,不如坐下来好好尝尝 —— 韩国泡菜配烤肉,日本渍物搭寿司,四川泡菜炒腊肉,这才是对美食最大的尊重。
你们觉得呢?是支持韩国的 “文化正统论”,还是认同日本的 “改良创新”?反正我打开一包中国产的韩式泡菜,酸辣脆爽的口感瞬间治愈了我的选择困难症。评论区聊聊,你们更爱吃哪种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