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站在金字塔前,差点以为自己穿越到了某个影视城的片场。孟卡拉金字塔基座新砌的花岗岩白得刺眼,在沙漠阳光下泛着冷光,跟旁边风化得坑坑洼洼的老石块形成鲜明对比。有个大爷盯着那些石块直摇头,手里的相机都忘了按快门,嘴里嘟囔着:“这咋跟我三十年前照片里的不一样呢?”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修复太假了,后来跟一个在当地卖纪念品的小哥聊了聊,才知道背后的难处。小哥指着脚手架上挥汗如雨的工人说:“不修不行啊,原来的花岗岩外墙早被地震震得七零八落,再不管,金字塔说不定哪天就塌了。” 可游客们不买账,有人举着手机拍视频,镜头扫过新石块时故意放大音量:“瞧瞧这崭新的‘古董’,埃及人莫不是把金字塔当自家墙面随便刷?”
埃及官方管这叫 “世纪工程”,说要恢复金字塔的原始风貌。但阿拉伯科技和海运学院的汉娜教授急得直跺脚,在社交媒体上连发十几条长文,说这完全不符合国际古迹修复标准,“就像给比萨斜塔贴瓷砖,荒谬至极!”。她这话我信,毕竟我亲眼见过卢克索神庙的修复,工匠们用糯米灰浆一点点填补裂缝,新老石材过渡得跟自然生长似的。可这儿的花岗岩块边缘太规整,接缝处还抹着白生生的水泥,怎么看都像现代建材市场批发来的。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工人们居然用激光技术来校准石块角度。机器在金字塔表面扫来扫去,红色光点在古老的石灰石上跳来跳去,恍惚间我都能听见法老的棺材板在地下咚咚响。有个法国游客看得直皱眉头:“这哪是修复,分明是给金字塔做整容手术,整得亲妈都不认得了。”
不过当地人有自己的道理。卖骆驼玩偶的大婶说:“不修漂亮点,游客不来,我们喝西北风啊?” 她这话倒也不假,埃及旅游业占 GDP 的 10%,金字塔更是金字招牌。可问题是,修复和商业化咋就不能平衡点呢?就像日本修复京都金阁寺,用传统工艺一点点贴金箔,既保住了历史感,又成了文化符号。站在金字塔阴影里,我突然想起去年在墨西哥看到的玛雅金字塔。那边的修复也是争议不断,但人家至少用当地石材,尽量保留风化痕迹。反观这儿,新石块白得像刚从采石场拉来的,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有个戴遮阳帽的美国大叔对着新石块连拍十几张,边拍边摇头:“我花几千美元机票来看古董,结果看到个水泥模型,早知道不如去迪士尼乐园。”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孟卡拉金字塔原本确实有花岗岩外墙,只是被地震震塌了。埃及人想把散落的石块重新拼回去,可那些石块在沙漠里躺了上千年,早被风沙磨得没了棱角。专家说,就算拼回去,也不可能恢复原样,反而会掩盖金字塔的历史痕迹。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修玩具车,把零件拆下来重新组装,虽然能跑,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在金字塔脚下转了一圈,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游客们大多在老石块前拍照,对新砌的部分匆匆一瞥。有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指着新石块问妈妈:“这是假的吧?” 妈妈无奈地说:“算是另一种保护吧,只是保护得让人有点看不懂。”
离开时夕阳正好,余晖给金字塔镀上一层暖金色。新石块在阴影里显得没那么刺眼了,反而跟老石块形成一种奇妙的对话。或许修复本身就是个矛盾的命题,既要对抗时间的侵蚀,又要尊重历史的痕迹。就像我们修补老家具,用新材料加固是为了让它更长久,可太新的补丁又会破坏原有的韵味。你们说,这金字塔是该修得崭新还是留着沧桑感?我反正觉得两边都有道理,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吧!就像那个卖纪念品的小哥说的:“文物保护这事儿,就像走钢丝,走稳了是艺术,走歪了就是笑话。” 这话糙理不糙,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