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中餐过度形式化、“艺术化”丢了食物的本质
创始人
2025-08-17 00:04:26
0

最近几年,我们对中餐尤其是川菜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与西餐、日餐等做了对比分析,发现“中餐是艺术、西餐是技术、日餐是学术、其他餐是手术”。但中餐存在过度艺术化问题,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值得警惕。

中餐,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丰富多样的食材、精湛的烹饪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然而,近年来中餐制作中出现了一种过度形式化的倾向,文创过分,许多菜只能看不敢吃,艺术化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脱离了食物的本质。与此同时,餐饮行业中的包间文化也逐渐显得不合时宜。我们必须警惕并反对这种形式主义,让中餐回归其本来的样子。

我们知道,当美食沦为视觉符号的时候,中餐就会出现形式主义的集体迷失。中餐的魅力在于其味觉之美,天然食材的鲜美滋味、独特的调料搭配和精湛的烹饪工艺共同构成了中餐独特的味觉体验。

然而,当一些餐厅过度追求菜品的艺术化,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菜品的造型、摆盘和文创上,却忽视了食物的味道和品质时,中餐就失去了其本质。那些精美的菜品,如同艺术品一般,让人赞叹不已,但却不敢轻易下口,因为担心破坏了这美好的画面。这种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做法,是对中餐的亵渎。

一、被解构的饮食文明使"鼎中密码"成为历史名词

北宋《山家清供》记载的"拨霞供",用三分钟沸腾的汤底演绎食材本味,而今日的黄焖鸡米饭已沦为精确到克的工业配方。这种蜕变折射出中餐发展的深层悖论——当"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东方哲学遭遇算法时代的流量狂欢,食物从"鼎中之变"的文明载体异化为视觉奇观。

西湖醋鱼因预制菜包变成"猝鱼"猎奇符号,全聚德烤鸭用30分钟速成法取代72小时风干工艺,本质上是资本对饮食文明的粗暴解构。在工业化浪潮下,中餐陷入双重困境——标准化生产抽离了"火候入眼成红血丝"的匠人精神,预制菜将"现熬羊骨汤"的烟火气压缩成化学调味剂。

数据显示,全国75%的湘菜馆依赖中央厨房,导致"外婆家的酸菜鱼"成为历史名词。这种异化不仅消解了"叔嫂传珍"的文化记忆,更让"春韭秋菘"的时令智慧在冷链运输中消散。

二、形式主义倾向使餐饮沦为表演艺术

餐饮空间的设计演变印证了这种异化轨迹。零点餐厅的排桌式布局取代了"春韭秋菘"的时令美学,包间里的"辣椒瀑布"奇观遮蔽了丝路烽燧的文化厚度。为迎合打卡经济,北京胡同炒合菜将"按节气配九材"的传统简化为全年供应的"八宝素炒",冷冻蔬菜替代时鲜的悖论,恰似数字时代对农耕文明的降维打击。

更值得警惕的是消费主义对地域文化的"榨汁机式改造"。甘肃麻辣烫被算法肢解为"辣椒墙"背景板,重庆小面失去板凳江湖气,这种"符号抽离运动"正在批量生产文化赝品。当餐饮空间沦为"三秒刺激多巴胺"的视觉装置,"鼎中之变"的温度与"食不厌精"的匠心自然消逝于算法洪流。

三、包间的过度装饰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包间文化曾是餐饮行业的一种特色,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私密、安静的用餐环境,适合商务宴请和家庭聚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包间文化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包间的过度装饰,高昂费用和附加服务,让许多消费者感到经济和心理压力很大;包间内相对僵化的服务流程和环境,也让一些消费者感到束缚。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这种“面子消费”显得愈发不合时宜。

因此,取消包间或者对包间进行改革,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餐饮行业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提供高性价比、心价比、情价比、真实体验和情感连接的服务。餐厅可以通过优化大堂布局、提升整体服务效率和用餐氛围,吸引更多顾客。同时,餐厅也应该不断创新,大量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菜品,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创新。

四、回归食物本质重构饮食文明的坐标系

破解形式主义困局需要三重回归——

1.技艺传承的当代转化。苏州哑巴生煎坚持现包现煎,成都陈麻婆豆腐守护祖传豆瓣酱,证明传统工艺与现代经营并非对立。可借鉴日本"职人精神",将火候掌控、食材对话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可视化教学体系,让"三酱三炒"技法在短视频时代焕发新生。

2.空间美学的价值重构。包间设计应回归"隐而不隔"的东方智慧。取消过度装饰的"辣椒墙",改用可移动竹帘营造"移步换景"的意境;将智能点餐系统嵌入传统博古架,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参考京都町屋改造经验,用现代材料演绎"一室一景"的私密美学。

3.消费伦理的重塑重建。学习西餐、日餐的节俭主义和实用主义精神,建立"反精致化"评价体系,将"食材溯源透明度"纳入星级评定,设立"过度包装"黑名单,用"食物里程"指标引导在地化消费。可推广成都"神秘盒子食谱挑战",在限定食材中激发烹饪创造力,让"二期一会"的饮食哲学回归日常。

五、创造新的文明对话在碰撞中寻找平衡点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复刻古法,而在创造当代饮食语言。北京海碗居25元炸酱面与利群烤鸭的松木香并存,证明平民美食与高端餐饮可和谐共生。建议推行"双轨制"发展——中央厨房保障基础餐饮安全,独立厨房守护匠人精神;包间服务聚焦文化体验而非炫耀性消费,设置"零点包厢"实现灵活切换。

我们应该明白,食物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提供营养和能量。中餐的制作应该以味道为核心,注重食材的选用、烹饪的技巧和调料的搭配,让每一道菜都能呈现出最佳的口感和风味。同时,文创和艺术化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中餐增添一些文化内涵和美感,但不能过分强调,更不能本末倒置。

总之,中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餐的精髓,让中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同时,我们也应该反对餐饮行业中的形式主义,让餐饮回归其本质,为人们提供美味、健康、舒适的食物和服务。只有这样,中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尊重。(2025年8月16日)

文/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川菜产业分会首席顾问;韩 毅,四川省生活美学研究会会长、读城杂志总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酒协秘书长何勇:一款号称用了... 红星资本局8月11日消息,今日,在一场公开活动上,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断言近期一款啤酒新品,一定卖...
广东人喝白兰地配烧鹅?米其林主... 在广东人的餐桌上,烧鹅几乎是“顶流”存在。皮脆肉嫩、脂香四溢,一口下去,满满都是烟火气与岭南滋味。当...
果蔬行业新篇章:互联网如何重塑... 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一张无形的物流大网悄然连接起全球的美食天堂。从南半球的智利车厘子,到东南亚的泰国榴...
落子淮南,原酒大师安徽市场再下... 文丨酒食汇团队 8月15日,以“高品质赋能·低风险入局”为主题的2025原酒大师淮南渠道合作恳谈会召...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 金色浪潮激荡海上仙山,五洲共享尽显开放魅力。8月16日晚,在纵享30天欢畅后,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汾酒“种业芯片”为清香品质注入...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谭妮妮)金色麦浪翻滚在新疆奇台广袤大地,一粒粒被精心选育的大麦种子,正成为汾酒...
原创 和... 标题:和面时放碱好,还是放苏打好?原来一直放错了,难怪馒头那么硬。 在烹饪的世界里,和面是一门艺术...
原创 儿... 标题:儿子最爱吃我做的这款面包了,好看又美味,最近天天拿它当早餐。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食能够跨...
原创 做... 标题:水煎包子,蒸的还是煮的? 在美食的世界里,包子以其独特的魅力俘获了无数食客的心。然而,传统的...
商洛核桃馍,核桃碎超多,香酥脆... 商洛核桃馍是陕西商洛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以核桃碎含量超多、口感香酥脆爽、滋味越吃越香而闻名。本文...
外酥里嫩蒜香四溢零失败家常版黄... 蒜香排骨:从选材到成菜的全景式制作指南一、选肉与预处理肋排或小排均可,首选肉质粉红、脂肪分布均匀的猪...
金徽酒年份基酒通过CQM权威认... 8月5日—8日,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检查组及中国酒业协会专家团队莅临公司,对金徽酒年份基酒开展了...
在河南,西瓜还能这样吃! 立秋后暑气尚存,来一口西瓜 清甜爽口又解暑 用勺子挖上一口甜滋滋 凉冰冰的西瓜,真舒坦 西瓜的吃法可...
广东家常菜,很嫩很脆很甜的芥蓝... 广东家常菜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很香,牛肉嫩滑芥蓝爽脆,今天的芥蓝苗又甜又嫩又脆,好吃又下饭! ✅做法...
太好逛了!咖啡市集商家花式宠粉... 8月16日,在观山湖区阿云朵仓举行的2025“爽爽贵阳·世界风味嘉年华”依旧热闹非凡、人潮如织。活动...
潮汕粿汁变快餐?阿婆:以前要煮... 潮汕粿汁,这一广东省潮汕地区大众化的传统民间小食,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如今,它却面临着从...
原创 朱... 朱善东 初秋的日头还带着夏末的余威,晒得后颈微微发烫。我蹲在自家菜地里,指尖掐住南瓜蒂时,听见"啪"...
陵水酸粉:发酵七天的酸酱,撒沙... 陵水酸粉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了无数食客。这道美食的灵魂在于经过七天发酵...
原创 晒... 标题:晒晒我和老公的晚餐,二荤一素成本32元,有一道烧泥鳅味道超赞!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
麻辣香锅家常版:10分钟上桌,... 姐妹儿们,快冲~这个自制家庭版麻辣香锅真的巨好吃,麻辣鲜香,敲过瘾。自己在家做干净卫生,想吃什么放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