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间,在交大安泰管理学院上了一个月的培训班,吃住都在学校,也算是时隔多年重新体验了一把校园生活。因为我们是校外人员,吃饭的食堂便定点在研究生食堂的二楼,早中晚均在这里自助取餐。我是很适应食堂菜的,尤其来了上海交大这样的名校,更想多尝尝。
如今的交大校园里有肯德基,安泰管理学院楼里还有星巴克,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两处地方不需要饭卡,我看很多人来游学,常在这里休息用餐。后经同学指引,说是第二食堂边上还有一家“交大西餐厅”,那里也可以不用饭卡,直接付钱就能用餐。我想着,等到第四周,食堂菜总有吃厌的时候,一定要来尝一尝这校园西餐是啥味道。
那天下午,我们相熟的三位朋友一起,约定五点准时在交大西餐厅会合。扫码点餐时,同行的一位朋友说自己中饭吃得太饱了,别点太多。于是我们便点了一个双人套餐,价格是131元,包含一份黑胡椒牛肉意面、一份180克的澳洲西冷牛排、一份大牛比萨,再加两份奶香南瓜浓汤。
先上了黑胡椒牛肉意面。面条确实是意面,但做法接近上海重油炒面的做法,洋葱牛肉俨然是炒面里搭配的浇头,配上不冷不热的南瓜浓汤,很混搭,也很海派。你要是问我到底好不好吃,客观地说一句,还行。尤其是菜端上来的时候,洁白的大盘子上面赫然印了一个交大的校徽,特别庄重,很有仪式感,菜也变得好吃了。有此铺垫,等到西冷牛排端上来的时候,那就是惊艳了。刚才意面用的是圆盘子,现在牛排用的则是方盘子,还配了蔬菜色拉,关键是餐盘边上的酱汁,那真是在努力向顶级西餐厅看齐的。最后上的那道大牛比萨,尤其好吃,分量也足。
这次交大西餐厅的体验,我感觉可以打个八十分,八十分是相对于校园西餐这个定位而言。因为六点还有讨论课,我们三人迅速吃完,回转身,发现墙上也贴了一幅宣传画,上面写着“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从这里做起”。下方还有一行字,写着:我是“光盘”,配了一句英文,I am “cd”。我盯着这个招贴画,看了许久,作为一个正宗的文科生,我试图努力理解这种“交大式的幽默”,但真的很难理解。
但无论如何,接触了,总有收获。因为上这个培训班的缘故,我在养老院里吃了一餐红烧肉老年养生餐,知道了养老产业里管55岁的人叫作“活力老年”;知道了在非洲厄立特里亚开采一盎司黄金的成本;还知道了在金山廊下有一家巨大的楼房养猪场能够生产“生物天然气”。最有趣的是,学员论坛上,当知道了上海水产集团有70艘远洋渔船在全球各大渔场作业,捕捞最新鲜的深海金枪鱼,再在西班牙的加工厂做成罐头食品,这就是典型的“地中海饮食”之后,大家纷纷下单买了这款金枪鱼罐头。所以说,万事万物,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最后的归宿,十之八九还是“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