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敢作敢为的性格。”青岛姑娘王熙童,曾在欧美漂泊多年、游历大半个地球,还在深圳开过饭店、会所,但始终割舍不断故乡情。回青创业的她在竞争激烈的云霄路,开了名为但是·炭烧酒肆的音乐餐饮酒吧,筹备开业期间她急性胆囊炎发作“就抽空把胆摘了!”她说,“我走过世界,最终把情感归宿、事业追求都放进这家店。往后,希望它会装下更多人的欢笑、心事和故事。”
游历大半个地球回青创业
王熙童,是位土生土长的青岛姑娘。她爱美食,更爱和朋友小酌的松弛感,在国外生活多年,她走过欧美街巷、东南亚集市,每到一处必先打卡当地美食。可尝遍大半个地球后,最让她惦念的还是烧烤的那股烟火气。“国外的餐食再精致,总缺了烧烤带来的市井热闹和情感连接。总有一天,要开个店,能让像我一样的人,一边吃着烤串,一边喝着酒,一边听歌,不用转场,就能从黄昏坐到深夜。”这份惦念,成了她后来创业的种子。
回国后,因为家庭原因,王熙童没有回青岛,而是一头扎进了深圳。“那座城市像个永动机,每个人都在往前跑,我想试试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落地。”她开了一家大型串串店,还有一家会所,但因不可抗力而停摆,家人的牵挂、对故乡的眷恋,这些让她最终选择回到家乡。“走了那么多地方,青岛的烟火气、山海温柔,还有朋友间的豪爽热络,是独一份的。”故乡的风里都带着海的味道,都让她觉得“心终于落了地”。
摘了胆照样忙着开店
回到青岛王熙童决定做一番事业,开酒吧的念头变得愈发清晰。“青岛人爱热闹,爱喝酒,爱扎堆儿,可总缺个能从傍晚吃到深夜的地方——不用换场,不用客套,像在朋友家一样自在。”王熙童决定将国外所体验的酒吧文化和青岛特色结合起来,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地。
“我是说干就干的性格,我也看过很多地方,最终还是选择了云霄路美食一条街,即便很多人跟我说,这边竞争特别激烈,但我不怕,我就是要在这条街上创办最好的酒吧。”
从设计图纸到盯装修,从找烧鸟师傅到对接乐队,她几乎一个人都扛了下来。从食材供应链到灯光色温,事事都要亲自操心。意外还是来了,一天在工作时她突然疼得直不起腰,被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急性胆囊炎。“我就把胆给摘了”,躺在病床上,王熙童看着天花板笑:“别人创业是‘提心吊胆’,我倒好,直接成了‘无胆英雄’。”家人都让她休息,但是王熙童还是想把店及早开起来。
无惧内卷开创新模式
如今的酒吧,是她理念的具象化:傍晚开启精致烧鸟屋,夜间变身live house,深夜化为自由派对场,“虽然现在市场真的很卷,但是咱这种模式在青岛还没有”。王熙童说道,这里没有传统烧烤的重油重盐,只用盐和胡椒凸显食材本味,“让爱吃烧烤的人没负担,这是健康和口味的双向奔赴。”酒单更是她环球记忆的缩影:从精酿到单一麦芽,从红酒微醺到特调鸡尾酒,满足着不同酒客的偏好。傍晚,驻唱歌手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上弹唱,客人就着烤串喝酒,还可以与歌手面对面嗨唱,这才是她理想中的青岛的夜生活。
对于王熙童而言,这家店不只是生意,更是“青岛生活方式”的展示窗。她盼着外地游客推开店门,能尝到青岛的热情与创意;盼着本地朋友走进来,能在熟悉的烟火气里找到新惊喜。“我走过世界,最终把情感归宿、事业追求都放进这家店。往后,希望它会装下更多人的欢笑、心事和故事。”
“原来兜兜转转,最想要的生活,就在故乡的烟火里。”从环球游子到“无胆”创业者,熙童把对美食的执着、对酒的热爱,还有对故乡的深情,都酿成了酒场里的一杯杯酒、一串串烧鸟,还有一个个不愿散场的夜晚。在青岛的霓虹里,她的故事还在续写,而这家店正是她写给故乡与自己的一封浪漫情书,那个在异国他乡想念烤串的姑娘,终于把梦种回了故乡的土壤里,长出了满室的温暖与热闹,青岛的夜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故事,愈发温柔动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实习生 刘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