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竹篙粉是德庆县的传统特色美食,历史悠久,关于其起源有两种传说。
01
追溯起源
一种相传是起源于唐朝时期,当时德庆的百姓们偶然发现将米浆蒸制后挂在竹篙上晾晒,米粉会在微风中自然成型,口感更加爽滑劲道,后来这种独特的制作方法不但流传开来,还代代延续传承至今。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起源于明朝时期,据光绪《德庆州志》记载,竹篙粉起源于明代悦城龙母诞“趁龙船墟”分赠食品的风俗,当时有一种被称为“龙船糍”的糕点,是竹篙粉的前身。后来人们用石磨将米磨成米浆,调适稀稠度后放入粉铴隔水蒸炊,诞生了河粉。由于德庆气候湿热,人们便将蒸好的热河粉随手晾在簕竹篙上冷了后再吃,意外发现冷却的粉皮柔韧爽滑,竹香沁人,后来制作这种粉逐渐成为传统,因此得名“竹篙粉”。
02
地域特色
德庆县隶属肇庆市,古称端溪县、康州,是岭南望郡,素有“岭西舟车之会”称誉。德庆位于西江中游北岸,气候湿润,自古便盛产优质水稻。以水稻为生的当地人在漫长的时间里靠着生活智慧,创造了众多以大米为原料的美食,并且延续至今,竹篙粉便是其中之一。
竹篙粉质地爽滑,入口即化,却又不失劲道,浓郁的米香和竹香在嘴里四溢,俘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蕾。“德庆粉,竹竿晾,神仙见了也流涎。”这句当地广为流传的俚语足可以验证当地人对竹篙粉的喜爱。如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竹篙粉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美食见证了一座一地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也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那些远在异乡的游子无法忘却的家乡味道。
03
制作工艺
德庆竹篙粉的传统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泡、磨、调、蒸、凉、切、拌八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每一步都马虎不得。选料时通常选用本地存放一年以上的优质晚造米,这种米煮出的饭口感软硬适中,制作成米浆,米香浓郁。竹篙则以表面洁净光滑、直径大于16厘米的鲜竹为佳,使用时间不超过半年,以确保粉皮能吸收到竹子的清香。
泡就是泡米,用山泉水浸泡4-6小时,直到米粒软透如膏。将浸泡好的米磨成细腻的米浆,最好用石磨碾磨,这样比机器磨制的米香更浓。在米香中加入油和盐调味增香,随后将米浆放入粉铴,就可以上锅蒸制。将蒸好的薄如蝉翼的粉皮放在擦抹过食用油的竹篙上晾1分钟,让热粉皮吸收竹香并冷却。再切成切成大小均匀、宽约两厘米的粉条,拌入卤汁或者现炒的菜品即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外卖的制作过程,涨见识了
下一篇:2025,酒饮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