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窟是一种从山上开凿出来的宗教建筑。它的发掘起源于国外。东晋十六国时期传到我们这里,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它是佛教在我国发展和传播的产物。
现有石窟总数2155座,其中著名石窟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莫高窟四大石窟。作为具有佛教文化的艺术景观,前三个石窟是当地5A级景区,而建设最早、号称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不仅不是5A级,甚至连一个都不是等级。这是非常混乱的。为什么?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绝壁上。是丝绸之路上的战略要地。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地。莫高窟以其造像和壁画而闻名,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据史料记载,莫高窟的第一位发掘者是前秦僧人乐尊。公元366年乐尊周游世界时路过鸣沙山。他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于是在岩壁上开辟了第一个洞窟,这就是莫高窟的开端。
北魏时期,由于全国信奉佛教,莫高窟的修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敦煌成为丝绸之路的商业中心和宗教中心,莫高窟也进入了历史的鼎盛时期。真正的“千佛洞”。
北宋以后,敦煌先后为西夏和蒙古所统治。莫高窟虽然是在这个时候修建和修缮的,但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敦煌开始没落,莫高窟也有衰落的趋势。元代以后,莫高窟的修建就停止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明代一度废弃,鲜为人知。
20世纪初,藏经洞的发现,使莫高窟重新为世人所瞩目。莫高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如果一直沉默,现在可能是好事,因为不会遭受后续的灾难,但是潘多拉的魔盒却被一个叫王的道士打开了。
王元禄是清末来到莫高窟的游方道士。不知为何,他成了莫高窟的掌门人。1900年4月,他组织工人清理第16窟积沙时,突然发现里面还有石头。另有一处山洞掩映,处处堆放着4至11世纪的经书和绘画,共计5万余幅。这就是后来闻名中外的敦煌魔藏藏经洞。
藏经洞发现后,迅速引起了一些欧美探险家、考古学家和汉学家的注意。如同嗜血的鲨鱼,一条条来到了敦煌。他们以侦查为名,收买、盗窃莫高窟经书、绢画、壁画等文物4万多件,减少到十多个地方和地区。面对敦煌文物遭到掠夺,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悲痛地说:“敦煌是我国学术界的悲哀史!
莫高窟是一座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艺术殿堂。虽历经千年侵略和人工改造,但至今仍保存着不同年代的洞窟735个,彩塑2415余尊,壁画45000幅。它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洞窟。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什么莫高窟不是5A级旅游景区?
5A是我国景区最高等级,也是金字招牌。不仅名声显赫,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可谓名利双收。迄今为止,我国拥有5A级景区318个。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早在2007年就被当地旅游局评为首批5A级景区。麦积山石窟在2011年也被评为5A级。作为我们的四大莫高窟,大石窟的领头羊石窟,建造时间早于其他三个石窟,其艺术水平也远高于其他三个石窟。但是,它不仅是5A级景区,连A级景区都算不上。主要原因如下:
1、莫高窟属于文物博物馆,不属于旅游景点。
敦煌研究院负责管理莫高窟,是隶属于地方文物局系统的学术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院。研究院下设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和修复壁画的文学研究所。保护、展览中心、数字中心、文物保护和研究是主要任务,接待游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作。
2、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莫高窟从未申请过5A级景区复审。
5A级地方景区的评价原则是以人为本,更倾向于从游客的角度来评判景区。它需要完善的交通、接待设施和时尚的配套设施。如果莫高窟成为5A级,必然形成高度商业化的旅游产业链,吸引大量游客,成为当地经济收入的新来源。经过一千年的侵蚀,莫高窟已经不堪人类打扰。因此,敦煌研究院一直拒绝参加5A评选,也不是旅游景点。只有商业化运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莫高窟。
3、大量游客涌入,将危害莫高窟文物保护环境。如果莫高窟成为5A级景区,必将带动“敦煌旅游热”的升温,过度涌入的游客将对这座艺术宝库造成人为破坏。专家研究发现,大量游客结伴游览时,散发的热量、湿气和废气会严重破坏新洞的小环境,导致洞内温度和湿度迅速升高,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碱脆、褪色和侵蚀病害对脆弱的洞穴壁画和彩塑构成严重威胁。
4、莫高窟保护与时尚并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不过,莫高窟并不在时尚的地段。游客想去旅游,当地有需求拉动旅游业。敦煌研究院提出的“保护、研究、推广”六点方针最能说明问题。其中,“促”是指旅游时尚。并对外宣传,向世界展示悠久灿烂的敦煌文化。通过旅游时尚,莫高窟迎来了大批中外游客,让“隐于深闺,名不见经传”的莫高窟焕发了无穷魅力。同时,旅游收入也弥补了以往资金匮乏、保护工作有限的困难局面,使莫高窟成为“外国人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甘肃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巨大。影响。
5、莫高窟的参观人数有限,但不能阻挡游客的增长。
早在1987年,《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当地政府就强调:“敦煌壁画等稀有珍品,易损易新,不能作为普通旅游时尚点,必须严格控制游客数量,有效保护必须采取措施。”
为此,敦煌研究院于2002年与国外和澳大利亚的科研机构合作,对莫高窟的旅游容量进行了研究。最终调研结果显示,莫高窟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为3000人,莫高窟开始在网上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制,但对于蜂拥而至的游客,莫高窟只能将单日游客接待量提高到每天6000人次,但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莫高窟的日接待量已超过1.8万人次。2023年,莫高窟年参观人数突破220万人次。
今年以来,莫高窟的入驻量明显增加。仅四个月前,莫高窟接待游客16.3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46%,比2023年增长700%。虽然莫高窟不是5A级景区,但游客数量收到的不低于5A景区。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宏伟的文化遗产,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被誉为“东方卢浮宫”,任何文物都令人震撼,虽然莫高窟一直保存下来,但终究他们无法抗拒极其汹涌的旅游浪潮。绵延千年的莫高窟非常脆弱。它们属于我们,属于全人类。如此精美的壁画,在我们手中是毁不掉的。保护是第一要务。只有一个人,才能让这一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得以长久保存。
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呼吁限制客流,永久关闭莫高窟,建立健全“数字敦煌”,在网上欣赏莫高窟艺术品,保护历史文物,传递美好。国宝上世代相传,你怎么看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