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封回来的时候还是坐的城际列车。
白天下的雨不小。
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是挨在一起的。
三个都参观完了以后,也不想去别的什么地方了。
索性就把车票时间提前改签了。
改成了四点半的。
到车站是四点。
跟着人流进到二楼检票口,一出电梯就看见一列车。
只听见旁边的工作人员喊着“可以上,可以上”。
于是我上前报了我的车次号,问这列可以坐吗。
回说“可以可以”。
于是我找了一个看起来还能进人的车厢挤了进去。
这次的无座就是真的无座了。
我站进去时,车厢里已经乌泱泱地站了一堆人。
整个我看和地铁也没什么区别。
没想到城际列车如此随意。
去时是晚坐,回时是早坐。
也算前后呼应了吧。
上午早些时候,朋友发消 息说最近搬家了,有空可以来玩。
我算了下时间,今天晚上去来得及。
乔迁新居嘛。
我打算带花和一箱水果去。
于是在城际列车上时就联系买花的事。
回到家就去附近的水果店让他们装礼盒。
到朋友家时,朋友说没做饭,要点外卖,让我不要嫌弃。
我说怎么会,跟我不用这么客气,我吃什么都行的。
我们有一段时间没见了。
她忙着领证,拍婚纱照,搬进属于两个人的小家。
我这个人吧,平时没事几乎不怎么主动联系别人,找人聊天。
我享受自己独立生活的状态。
饭桌上聊的还是一些之前两人共同知道的事情。
我和她对象不怎么熟悉。
所以我朋友一会朝左和我说说,一会朝右和她对象说说。
怎么说呢,好几个月不见,我自己感觉还是有点变化的。
之前上班时在一起,每天面对的事情都差不多,有什么话题也能互相聊一聊。
而且当时我们都没对象。
我觉得有没有对象这件事对其他关系还是有点影响的。
因为你的生活重心会有所偏移。
我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就是我们现在没有每天的朝夕相处,爱好和兴趣也不尽相同,所以聊天永远都是之前的那些事。
这就让我觉得在一段关系里,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如果没有同步成长的话,双方都会很痛苦。
反正,至少我会痛苦。
打个比方。
一个喜欢刷短视频,看些嘻嘻哈哈的段子。
一个喜欢看书,听一些古典音乐。
那你觉得这两人能说到一起去吗?
我对你喜欢的不感兴趣,你对我喜欢的也不了解。
这样的两个人就算心中充满了对对方的爱,也会渐行渐远吧。
爱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所谓的只要把你像“巨婴”一样照顾地体贴周到就行的。
当然,倘若两个人都选择不进步,不成长,我没话说。
但凡有一个往前进,那这段关系的天平就会失衡。
我妈常说,什么锅配什么盖。
我赞同。
我所认为的真正的爱除了生活上的互相照顾体贴,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共鸣和共振。
两个有独立思想的人通过互相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
所以一段关系结束时,它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或者说,它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