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拜大年,初三拜寿,正月十五过元宵!
做为一个莆田人最有发言权了
1、过年习俗
莆田过年有扫巡的习俗,每年的的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家家户户会将家里的家具、器皿全部搬到室外进行刷洗,将灰尘清除,然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再将室内的地面、墙面、天花板清扫干净,最后将家具搬回家中,莆田过再次年,一个是除夕,还有正月初四“做大岁”,初二是不串门的。
2、饮食习俗
莆田有着冬至汤圆端午面的说法,所以在冬至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利用漫漫长夜做汤圆、吃汤圆,有着团圆的寓意,而且在端午节当天,则会下一碗面条食用。另外莆田有吃线面长一岁的民谚,因此在大年初一会吃一碗线面。
3、元宵习俗
莆田地区的元宵节是全国庆祝时间最长的节日,从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二十九才会结束,而且在元宵节中,莆田人民会举办各种各样闹元宵的活动,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福建的习俗各种各样,莆田的习俗更是繁多。莆田习俗有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每个村子都要闹上一闹,非常热闹。乡村习俗,男女老少都参与,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抬轿子,非常热闹有趣。
很多村子习俗都是百年的老传统,至今,很多乡村都还在延续,每年的春节是乡村最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闹元宵。这个时候,就是村子里最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忙着出游,忙着节日,忙着过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在清明节时,如果家族中有人组织就集中祭扫祖墓,一起吃饭,杀猪或宰羊对先人祭祀,要请道士先生做一晚法事,这天要开会读祭文,在祖坟上放鞭炮
清明节地习俗,为大家整理所有清明节习俗大全,清明 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 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 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 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 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会煮糯米饭,然后做发糕,杀鸡到山上去扫墓。
答:孝感清明节习俗:清明前一天,大人孩子要洗澡。
在孝感,祭祖又叫上坟,上坟之前人们不能吃早饭。而且清明的前一天,上坟的孩子大人都要去洗澡,显出祭奠的诚意。在古时候,女人是没有权利去祭祖的,除非是年纪很小的小女孩。
祭祖一定要带上一些东西,比如鞭炮,铁锹,锄头,还有黄表纸。祭拜时,大人们会先扯掉杂草,再用铁锹,锄头等在坟上修理一下,换上新土。坟呈三角形形状,在正三角的角上要放几张黄表纸。接着就开始放鞭炮、磕头。祭完回家,还要在家里的每个门前插上杨柳。
上坟扫墓,献鲜花,送纸钱,放几盘水果之类,表达对失去的老辈子的记念。
祭祖,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节要扫墓,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还要将果品酒食纸钱带到墓地,将食物供在亲人墓前。修整坟墓
下一篇:元旦快乐手抄报内容大全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