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完全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
3、19世纪5、6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并有所发展壮大。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早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昙花一现失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对满清政府失望透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开始领导进行武装革命—辛亥革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成为辛亥革命的统一领导,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1911—1912年,以武昌起义为代表的辛亥革命高潮到来,迫使清朝末代皇帝退位,结束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但是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了。
4、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一系列革命。但是由于缺乏先进革命思想领导、不敢提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等原因均告失败。1923年前后,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形成新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开始共同领导中国革命,最终掀起了以北伐战争为核心的新一轮革命高潮,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5、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起“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城市中心论的指导下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均失败。在危急关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余部转向井冈山,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迅速发展壮大。这时,由于受王明“左”倾思想的影响,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为中国革命保留了革命火种。
6、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侵华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先后爆发,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一直到1945年,中国人民j坚持了八年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日本正式对中国战区投降,并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7、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建国。但是,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内战方针,1946年6月,悍然对根据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战略决战,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结束了其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败逃台湾。
8、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结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汇总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搜索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 北京政变
1861年 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五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六千至四千年前,位河两岸的氏族部落创造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为青州、徐州之地。周代分属齐鲁。秦属济北郡、东郡。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兖州刺史部,北齐改为东平郡。隋初分属济北郡、鲁郡、琅琊郡。唐隶兖州、沂州。宋隶兖州袭庆府,隶京东西路。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设泰安军,泰安之名由此始。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设泰安州,隶山东西路。元隶东平路、中书省。明代隶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泰安直隶州。后改设泰安府,隶山东行省。
1913年分属济南、济宁、东临3道。1925年,设泰安道,后撤销。1936年泰安、新泰隶第十二行政督察专署,肥城、东平、宁阳分隶第六、第二、第一行政督察专署;后泰安、新泰、宁阳、肥城改隶第十五行政督察专署;东平隶第二行政督察专署。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11月至次年3月,泰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泰山行政专员公署相继诞生。1941年9月成立泰西行政联合办事处,后改为泰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5月,泰山、泰西合并成立泰安专区。1967年,改称泰安地区。1985年3月改泰安市并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近现代冶炼技术发展史,有以下几个代表性的时期:
1、近代,传统钢铁技术发展开始缓慢,而此时的西方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其工业、科技、军事突飞猛进。洋务派发起的“借法自强”洋务运动使我国近代新法冶金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2、1885年兴办贵州青溪铁厂是我国早期钢铁工业建设的一次尝试。
3、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设立铁政局,成立汉冶萍煤铁公司,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钢铁厂”。4年后汉阳钢厂1号高炉投产,日产铁100吨
4、现代的中国钢铁,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建国后新型工厂的成立,为祖国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钢铁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钢铁人正在把中国带入钢铁强国时代!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总体概括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技术引进与国产化阶段;第二阶段: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第三阶段:复兴号创新阶段。
第一阶段:技术引进与国产化阶段
2004年4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2004年8月,铁道部公开招标采购时速200公里动车组;
2005年10月,铁道部公开招标采购时速300公里动车组;
代表车型:CRH1、CRH2、CRH3、CRH5。
CRH2A型动车组
第二阶段: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
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科技部共同发起“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
代表车型:CRH380A、CRH380B、CRH380D;
2010年12月2日, CRH380A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公里;
2010年12月5日,CRH380B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57公里。
CRH380A型动车组
第三阶段:复兴号创新阶段
2012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研制中国标准动车组;
2016年,中国标准动车组创造了420公里时速交会试验;
2017年7月1日,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
代表车型:CR400AF/BF、CR300AF/BF;
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其近现代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1. 清朝时期:
在清朝统治下,内蒙古地区保持着牧业和游牧生活的特点。清朝加强对内蒙古的行政控制,并实行分地治理政策,将内蒙古分为几个盟和旗。此时,内蒙古地区保持着较为相对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 近代化进程:
在20世纪初,内蒙古地区开始受到外部影响,如沙俄和日本的渗透和控制。内蒙古地区发生了多起抗争和起义,如1903年的贺兰山起义、1911年的武川起义等。这些起义反映了内蒙古地区民众反对外国势力和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3. 中国共产党掌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地区发生了重大变革。1933年,内蒙古地区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抵抗日本侵略。1947年,内蒙古地区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
4. 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在建国初期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经济发展开始多元化。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资源的开采推动了内蒙古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内蒙古还开展了农牧业现代化的探索,并逐渐发展起了旅游业等新兴产业。
总的来说,内蒙古近现代发展史经历了从清朝统治到抗争和起义,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自治政府,最终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内蒙古的发展依靠着丰富的资源和不断推进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新中国建立前夕,尚有经营的七个葡萄酒厂分别是:
1.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始创1892年(清光绪18年),由爱国人士张弼士投资创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2.北京葡萄酒厂,始建于1910年,在马尾沟与圣母同学会同时创建,开创者为法国修士沈蕰璞。1949年前是天主教圣母文学会总院为圣母文学会及全国各地天主教,为举行弥撒祭礼用酒而附设的葡萄酒厂。
3.山东青岛葡萄酒厂1914年开始酿造葡萄酒,是湖南路34号一个经营杂货的德国人,于葡萄上市季节,从小商贩手中收购部分新鲜葡萄破碎后,利用旧橡木桶在家中发酵,勾兑,装瓶上柜出售,颇受欢迎。间断解说,1930年,改名为美口酒厂,到1949年,葡萄酒产量为4.5吨。
4.山西清徐露酒厂,于1921年10月10日,由当时称益华酿酒公司,山西人张治平建立。该酒厂产品在建厂十数年后曾一度渐为人知,营业日益兴旺,后来抗战时清源沦陷,公司遭严重损失。至1949年,产量为2.91吨,人员15名。
5.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是1936年,日本人饭岛庆三在日本占领我东北三省之时建立。后改名为老爷岭葡萄酒厂,1946年初,由于战乱厂房遭到破坏,1949年新中国政府重视得到恢复,1949年产量23吨。
6.吉林通化葡萄酒厂,由日本人下溪司创建于1938年,后改名为通化葡萄酒酿酒公司。
7.北京东郊葡萄酒厂(又名:夜光杯葡萄酒厂),始建于1954。但是前身是日本人樱井安藏于1941年在怀来县沙城镇开厂,酿造葡萄酒约70万斤。
这7个酒厂中有两个酒厂是中国人自己建的,其它5个均是外国人建立。从这上看出,我国近代葡萄酒的启蒙,除张裕葡萄酒公司外,多与日本入侵和天主教活动有关。
汪菊渊于193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同年参加庐山森林植物园建园工作。1936年返回母校任教,并于1942年晋升为副教授兼任园艺试验场主任。1944至1946年任职于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成都工作站和农林部科学专门委员会。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兼农场主任。1949年至1951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副教授,1951至1955年出任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营建系(今建筑系)造园专业副教授、教授、专业负责人,
中国近代史纲的重点应该是,第一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第二袁世凯复辟中国兴起討袁护国运动。第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四,一九三六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达到陕北。同年西安事变爆发和平解决。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抗日战争胜利。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
高二历史主要是世界近现代史,主要讲了新航路的开辟到现代,本人认为重点在于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三次技术革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还有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复苏,特别是德国和日本,经济全球化,差不多就这些了,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截至2018年底,中国民航全行业飞机达6053架,旅客运输量6.1亿人次。其中定期航班总条数4945条,为1950年的412.1倍……
虽然前一段时间,网上有过关于“还有10亿中国人没坐过飞机”的大讨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至少目前为止,已经坐过飞机的中国国民总量,已经超过了整个美国;而在中国民航进一步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民航的总规模仍将继续扩张,在总量上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民航大国,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