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东门老街
是一幅充满烟火气
与生活韵味的画卷
阳光洒落在月宫池面,东门老街开始热闹起来,迎来了高光时刻。青砖黛瓦的老街巷道中,热气腾腾的早餐摊位早已准备就绪。油条在热油中翻滚,发出“滋滋”声响,与烤饼的酥脆香气交织在一起,古朴街巷在各种特色早餐中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店内顾客悠闲享受美味,到处弥漫着生机与市井气息。这里不仅是美食汇聚之地,更承载着市井百态的鲜活交集。
秦 家 包 子
在东门老街的众多美食中,秦家包子铺的小笼包始终占据着竹溪人味蕾记忆的核心位置。这家包子铺于1980年开门营业,至今已陪伴五代竹溪人的青春。五十余岁的罗学军1996年从其岳父秦志华手中接管这家包子铺后,又经营了近三十年。
△顾客
如今,随着东门老街的焕新升级,秦家包子铺也搬进了新家。进入街区,右手边超大块木质牌匾上赫然写着“秦家包子”四个大字。宽敞明亮的店面内,崭新的桌椅旁坐满了食客,变的是就餐环境,不变的是亲民的价格和匠心口味。全开放式厨房干净整洁,透过玻璃窗,屋内一派繁忙景象。店主罗学军和五名员工各司其职,揉面、包包子、上蒸汽,大家忙而有序。窗外排起了长队,顾客们开启了自助模式,抢到座位后,自己端包子、擦桌子,为的是快点吃上一口正宗的家乡味。
△顾客 尚女士
秦家包子铺的小笼包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用传统大口钢筋锅明火蒸出来,食材新鲜,价格实惠。现在就餐环境变好了,顾客相较之前更多了,每天早上七八点钟,是客流最高峰,店里异常忙碌。罗学军介绍道,无论顾客多少,都会坚持新鲜现做,如今东门老街跻身网红打卡地后,客流量较以往翻倍,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包包子的速度根本追不上点单的速度,供不应求。为满足需求,店铺还支持邮寄快递,让异乡游子也能吃到地道家乡味。
△顾客 谭女士
焕然一新的东门老街不仅保留了芝麻榨菜饼、碗儿糕、糊豆儿、甜浆子等具有“老竹溪”特色的美食,还聚焦年轻游客群体需求,引入咖啡店、老火锅、麻辣烫、花坊等新潮店铺,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丰富了街区消费业态。
晨雾缭绕,东门老街神采奕奕,美食云集,充满烟火气;晚风习习,东门老街灯光璀璨,人山人海,延长消费线。古色古香的东门老街既融合了徽式建筑特点,又保留着复古建筑的特色,白天和夜晚景色各异,成为新晋拍照打卡地。
街区自升级改造以来,利用新打造的电子大屏幕,开展“红色电影展播”“山二黄戏曲演奏”等一系列活动,还有各种涂鸦文化墙,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也吸引了大量客流。
东门老街以早市为核心,以更优环境拉升消费“热力值”,逐渐形成了小型商业生态。周边咖啡茶饮业态销量显著攀升,营业时段自然延展;流动摊贩与日杂商铺也因客流量增多而受益,拉动了一条街的商机。百年老街构建起传统食肆与新消费场景的共生体系,在延续市井烟火的同时,开辟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成为驱动区域消费升级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