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能走多远?那要看东方的风,吹向多远。”近日,霸王茶姬以中国茶饮美股第一股的身份登陆纳斯达克,让东方茶饮再次登上国际舞台。这家发轫于云南的新茶饮品牌,不仅刷新了世界对东方茶饮的认知,更揭开了云南新茶饮产业厚积薄发的进阶密码。
近年来,麒麟大口茶、上山喝茶、寅乐萃等一大批云南本土新茶饮品牌崭露头角,成为云南茶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它们立足云南丰饶的土地,在传统茶产业打下的根基上不断推陈出新。它们有着相同的根源,但又各具风格、各有方向,最终构成了云南新茶饮百花齐放的品牌格局。
01
刻在DNA里的原料优势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孕育出巨大的茶饮市场。目前,茶饮料已成为我国第三大饮料,仅次于碳酸饮料和纯净水,特别是新式茶饮行业在近年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业的新式茶饮门店总数已破50万家,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
当下,新茶饮产业资本涌动,品牌密集排兵布阵,成为最热门的赛道之一。
不可否认,云南奶茶“很能打”。
2017年11月,霸王茶姬在昆明五一路开出第一家门店,目前已在全球开出超6400家门店。2017年7月,麒麟大口茶初现保山,2020年10月入驻昆明,2023年底分店破百。2021年10月,上山喝茶首店在昆明同仁街开业,目前已拥有23家直营店,9家待开业……
采访中,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从业人员都对云南新茶饮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们一致认为,云南之所以成为众多奶茶品牌的发源地,是由多种独特的因素共同促成的。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是刻在DNA里的原料优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师李晓静表示,云南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茶叶的丰富香气和独特口感,成为中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也是大叶种茶树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此外,多民族聚居,形成了“以茶待客”“茶马古道”等不同民族的茶俗和贸易传统,为现代茶饮提供了文化根基。这种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使得云南人对茶的理解和运用更为深入,为奶茶、调味茶的制作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技术支持。“这些,都成为云南孕育新茶饮不可替代的基因优势。”
云南省现代农业重点产业(茶叶)专家组组长吕才有则用“四个中国第一”“三个世界唯一”,总结这片新茶饮的沃土:茶园面积800万亩、产量58.6万吨、绿色有机茶园294.5万亩、古茶资源,这四个要素居全国第一;万亩连片、普洱茶、景迈山,这三个元素是世界唯一。“在云南,能够便捷获取这些新鲜且高品质的茶叶原材料,大大节省了成本并且能严格把控原料的品质,这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吕才有说。
上山喝茶创始人张宇表示,群体种茶的种植面积,是云南新茶饮发展的一大优势。群体种茶属于有性繁殖品种,遗传多样性让群体种茶在口感、香气上各有千秋,能够呈现丰富多变的口味,让云南新茶饮更耐喝。
现在年轻人最流行的旅行方式之一,就是用奶茶打卡一座城,而且奶茶十分便携,消费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适合行程紧凑的游客。近年来,云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游客喝到特色奶茶后,将其推荐给家乡的朋友或者在网络上分享,也让云南新茶饮品牌广泛传播。
02
构建多样茶饮矩阵
随着中药奶茶、熬夜水、养生咖啡等养生类饮品不断成为网红单品,现在的茶饮行业竞争已不仅是拼口味、拼创意,还在“健康内卷”。
“老天赏饭”的云南茶饮品牌,一眼就瞅准了“真茶底”这个风口,用健康化、在地化、体验化的“云南打法”,让云南新茶饮在全国市场中异军突起,为消费者带来新的茶饮体验。
茶饮的本质是农业,茶饮人的共识是——找到好原料是做出好产品的第一步。
连锁饮品品牌成熟的“收购、加工、销售”运营模式,为种植户带来更多可能性。霸王茶姬高级总监李一凡介绍,霸王茶姬大量采购云南大叶种茶,王牌产品 “伯牙绝弦”茶底即源于此,去年采购原茶超1.3万吨,云南占比过半。
霸王茶姬不是个例。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茶叶总产量超50万吨,其中约15%直供新茶饮产业。奈雪“云南古树金芽”系列,单月销量突破50万杯;2024年,云南茉莉花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值超12亿元,支撑茶百道、古茗等品牌的茉莉奶绿产品线。除了供应大品牌,云南茶叶也是本土品牌的原材料基地。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云南深受欢迎的新茶饮品牌,无不看中茶叶品质,突出茶基底的味道,主打“健康牌”。
同时,口味也是云南新茶饮“能打”的另一个因素。
不少云南本土茶饮品牌用高品质的茶叶作为底色,加上“云南基因”的调料,精心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茶饮矩阵,用独特风味打破茶饮同质化困局,让传统风味找到破圈可能。
比如,山野泡泡,以云南滇橄榄为原料,以回味无穷的滇式口味征服消费者的味蕾;上山喝茶用昆明的可食用玫瑰、西双版纳的酸角、大理的酸木瓜等,搭配高黎贡山乌龙茶等茶基底,碰撞出具有云南特色的产品,成为不少游客的必打卡项目;象子茶铺今年3月推出的“木姜子凤梨冰茶”成为游客打卡爆款……
这一杯杯特产奶茶,究竟是昙花一现的猎奇原料,还是下一个行业爆款密码?
李晓静分析认为,云南背靠自然资源的宝库,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又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对食材利用的独特性就与其他省份有所区别,这些本土风物既有民族文化属性点的赋能加持,又有口味独特的出圈优势,因此将这种本土风物与新茶饮融合,推出“云南限定”,既有利于本土新茶饮的发展,也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打造了一张云南茶、云南味的特色名片。
03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不可否认,茶饮行业是一个极其“内卷”的行业。当前茶饮市场的竞争态势已从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变为更为精细、系统的企业综合实力较量。
尽管拥有诸多优势,云南新茶饮产业要走得更远,依然面临不少难关。
“地方性新茶饮品牌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它们需逐步积累并提升其全方位的竞争力。”云南农业大学茶研究院院长王白娟表示,目前新茶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例如昆明南亚商圈茶饮门店数量估算超150家。如何创新特色配方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原材料品质、成本、技术研发、标准化发展等问题,也是云南新茶饮需要攻克的挑战。
一名业内人士还表示,新茶饮行业门店数量多、分布广,产品种类众多,监管部门如何对每一家门店进行全面、有效监管是一个问题。
古茗集团水仓茶叶副总裁任嘉怡认为,云南新茶饮要走得远,需要抓好技术赋能和品质把关,确保原材料品质。做好成本控制,守住品质底线,避免陷入低质低价的“死亡循环”。立足云南本土资源,坚持开发本土企业高香产品。完善物流运输,借鉴浙江模式,建立区域供应链溯源体系。重视模式创新,打造产业链集群,发展足够多的本地企业支撑形成产业链。
王白娟建议,在确保口味和品质的基础上,云南新茶饮要注重产品颜值、包装等创新,提升产品吸引力。将新茶饮与文旅发展结合起来,例如罐烤奶茶等特色奶茶,将云南的茶文化、民族风情等融入其中,让游客通过品尝奶茶深入了解云南的地域文化。此外,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拓展消费群体,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场景的产品,如针对中老年群体推出低糖、养生茶饮,针对办公场景推出便携、提神的茶饮产品等。
张宇认为,云南茶产业要发展得更好,需要拓宽饮茶人群的广度,从传统饮茶习惯和销售思维中跳出。“保持用户思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张宇说,消费者对新茶饮的喜好也会根据地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04
云南新茶饮无问西东
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云南部分茶饮品牌也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场,而是敏锐洞察市场变化,主动寻求破局之道,开始向全国、全球市场进军。当下,农夫山泉在云南建厂、霸王茶姬成功登陆美股,也标志着新茶饮行业步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张宇介绍,以咖啡做类比,其风靡全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明确的产品标准。1982年,美国咖啡协会(SCAA)确立金杯标准,对最佳萃出率、最佳浓度等进行了明确。但目前现制茶饮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导致各品牌企业在原料采购、制作规范、质量标准、产品检测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产品的可比性。
新茶饮健康发展还需要法律的护航。在云南新茶饮发展中,麒麟大口茶维权案例曾备受关注。云南省商标协会会长王晶介绍,目前已有400家混淆“麒麟大口茶”饮料店因侵权被关闭或限期整改。麒麟大口茶维权案例,也给了新茶饮产业带来一些启示。
王晶建议,新茶饮企业要建立商标监测体系,发现近似商标申请及时提出异议。在茶饮配方、制作工艺等方面创新,并及时申请专利。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如独特的配方比例等。做好版权保护,对品牌故事、宣传文案、包装设计图案、广告视频等做版权登记。在使用他人作品时要获得合法授权,避免因版权纠纷影响品牌形象和经营。建立品牌危机应对机制,当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或品牌形象受损时,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损失,维护品牌声誉和形象。
要走出去,但不要蜂拥而上。云南新茶饮在拓展中,也体现出云南人的特质——稳重。不少品牌选择先深耕本土、稳扎稳打,用一个个优质品牌串起云南新茶饮版图。
比如,上山喝茶一直坚持直营店运营模式,不追求开店速度,坚守门店质量,在热闹的市场中稳扎稳打,用一个个店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如何让优秀企业留下来,是云南面临的另一个课题。王白娟建议,云南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新茶饮发展厚植沃土。政府部门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为新茶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建设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降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和损耗,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材料。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茶饮技术研发和创新,研发更先进的制茶设备、保鲜技术等。出台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茶饮人才来云南和昆明发展。
云南老一批的新茶饮已经北上南下寻找增量,后起之秀也正韬光养晦。春和景明茶飘香,云南新茶饮无问西东。
来源:昆明日报
撰文:李思娴 董宇虹
摄影:杨艳辉 赵伟 李海曦
制图:张伟
编辑:范志强
校对:艾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