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茶饮中的远东浮世风雅『原创』
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茶,天地间之怪物。
秀水,青山,清风,白云,净雾,皆茶之侣。饮食、玩乐诸活动,惟茶有“道”。
平民百姓,开门七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贫也好,富也罢,这些主要项目是免不了的。
文人士子开门,也有七事,“琴棋书画诗酒茶” 。茶之益处,在于清醒头脑,灵活思维,故而饮茶品茗,成为苍穹之下大地之上的浮世风雅。
茶叶经选树、采摘、烘焙、冲泡等炼狱般的过程,脱略形迹,成为饮中神品。
人呢,在东方圣朝的茶锅里,由缓慢浸泡变得翻覆不息,经历起、伏、升、沉……的磨砺,被炮制得愈来愈滋味浓郁,脱胎换骨,亦望成为群中翘楚。
酒,也是饮品,但酒使人昏醉。在人情冷暖、官场险恶中摸爬滚打,要做到既有忧愤,又有理智,靠饮酒是不成的。
少年得志,英气勃发,特别好酒,吆五喝六。中年之后,事业奋发,呼朋引伴,前簇后拥,也须酒隆人威。
茶,超越酒浆,助人保持一份明白的认识,于烦恼、忧愤中找出自我解脱的生路,是助人“清醒”的朋友。
茶饮使人修身养气,澡雪性情,于忧愤苦恼中寻求屈伸自拔之道,成就诗人的作品,成就士子的政绩,成就儒雅大商的事业。
茶因灵生,理由心悟,因而禅茶一味,天人和一。
人入老境,仿佛才能领略到独品香茗的真味。收起仕心,从此淡然,天子来招,也不上船。饮茶呢,也由“群喝得味”转而“独品得道”了。
品茶也,寄情自然,摈弃红尘,草庐绳榻,忘情世间忧烦。诸位好友,淋壶,烫杯,投茶,注水,出汤,分饮,但见杯中宝石般透亮的汤色,啜入口中,舌底鸣泉,双颊生津,喉韵甘润,直抵肺腑,浊气消散。
心已浮漾于茶香之上,恍若东山高卧,枕石漱流,餐松啖菊,抚琴听风,茶境,心境,体悟,契合,澄澈清明。
友朋茶会,乃玄静之期。相互感叹,物我纠结,于满目水泥丛林间,万丈俗世烟霾中,无缘见南山,权取一日静,以“大隐隐于市”自嘲自解。
当然俗世历练,也是珍贵。惟羡茶仙,明心见性,不言不语,真知真觉,由“静”而“净”。
茶事有讲究。以茶解渴,称“喝茶”。重色香味,称“品茶”。讲究环境、气氛,称“茶艺”。通过品茗参禅悟道,修身养性,谓曰“茶道”。
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滥。喝茶的路线,从一二到七八者,越喝境界越差,从七八到一二,才逐步接近真处。
真处何样?山,水,草,木,茶,天,人,悟。靠坐苍山,云水入怀,物我玄会,鹤心杳冥。
植茶、采茶,亦浮世风雅之事也。
云生涧底,岚头隐约。远望山间住家,厨火烛幽,近看松树高高,小溪细细。穿着新缝白布裘,弓腰挥锄刈杂草。疲劳时,野鹿林鹤相伴,随地自在游乐。
最欢喜,是新工竣了,引得一缕泉水进入茶园,清泠,凛冽,其如佳人,歌舞于前,堪称人生至乐啦。
操锄之余,扁舟不系,悠然漂荡,桌摆船头,邀请一沉静道友,相对而坐,煮壶品茗,茶香氤氲,物我两忘,通神入化,谁可比拟?
茶,被远东之人赋予了太多风雅,其实十分沉重。
民生多艰多难,附庸不是罪过。
茶,该怎么说你啊?
后山,另名任见,有《西欧史传》(6卷)《大唐上阳》(10卷)《牡丹传奇》(10卷)《洛阳城》(15卷)等著作。
~
~
后山:丝绸里的华夏文化情采
后山:桑园里的古老文化绿荫
后山:命舛心苦桃花妃
后山:军中黄莺自殉情
任见:艳帜媚影鱼玄机
后山:悲情才女李季兰
后山:南京莫愁
后山:城市精神
后山:在河之洲
隋炀帝《幸塞北》 后山翻译
隋炀帝《饮马长城窟行》 后山翻译
隋炀帝《白马篇》 后山翻译
后山:“洛神”艺术形象流变
后山:“威尊望著”说帝都
后山:认识隋唐洛阳城和上阳宫
后山:孔丘入周问礼的谜底
后山:古都洛阳的历史名宴
后山:出生在兰考的汉帝刘秀
后山:承古向远的希腊精神
后山:维纳斯花,汉家牡丹
后山:花鸟艺术哲学
后山:第一推动
后山:黄土情结
后山:特权诳语范仲淹
后山:超尘拔俗刘禹锡
后山:神韵深蕴陶渊明
后山:生与死
后山:方外
后山:知求道
后山:说鬼
后山:崆峒山
后山:精神
后山:沛镇会
后山:静水
任见:返朴记
任见:菜圣
后山:汉家“春曲”和罗马“牧歌”
后山:叹惋莫高窟,功过王圆箓
后山:“九黎先民”与“巫觋文化”
后山学派之广域大文化论
“后山学派”于文化传承与学术创新的引领意义
后山学派的文化特征与学术价值研究
后山和后山学派的文化特征
后山著《法国史传》(6卷)简介+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