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餐在美国的150年:从排华法案到美式中餐,中餐在美国如何逆袭
创始人
2024-08-31 16:41:00
0

如今的美国,可以说是遍地中餐馆。

当然,这些中餐馆大多数供应的都是美式中餐,口味和我们国内相差甚远,但是它们也确确实实和“中国”两个字紧密挂钩。

中餐在美国的发展,其实是非常曲折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过去大约一个半世纪里,中餐在美国的发展史吧~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这些移民大多定居在曼哈顿下城。

到了1849年,加州淘金热又引发了大批华人涌入西海岸。

很多移民开设了中餐馆,绰号就叫“杂烩屋”,外面总是挂着三角形黄丝绸旗帜,应该是源于清朝的旗帜。这些中餐馆为矿工们提供廉价实惠的食物,受到热烈欢迎。

然而,1882年,美国颁布了《排华法案》,明令禁止中国劳工移民美国,这也是中餐在美国的一大转折。

早期的中餐馆客人大多是华人,他们喜欢吃咸鱼、鸭掌、猪肚、猪肠和鱼头等传统中式菜肴。

因为《排华法案》的影响,中餐馆遭到了一大批的负面报道。1883年,费城的一位记者把中餐描述为“可疑”的,肉有问题,酱汁也有问题。

除了暗示中餐馆的卫生条件外,还有美国作家暗示中国人吃老鼠。

1892年,《基瑞法案》给予中餐馆沉重一击,因为它要求在美国的中国人必须持有居留证。

20世纪初美国人对中国移民(或者说中餐)的态度转变的一道菜有关,那就是炒杂碎。

据传,这道菜最早出现在东海岸。这里有个传说——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他想要吃中国菜,美国厨师就为他准备了炒杂碎,受到了李鸿章的称赞。于是这道菜很快流行起来,新闻报道也纷纷给予了正面评价。

据统计,在20世纪10年代关于中国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中,炒杂碎位于第三位。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炒杂碎就已经跌出了20位了。

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炒杂碎就不受欢迎了,而是随着美国人对它越来越熟悉,就很少用原产国(中国)来描述它了,而是直接使用炒杂碎(chop suey)本身的词语。

再回到1920年代,美国人对中餐产生了兴趣,随之中餐馆开始流行起来。年轻的美国人(主要是白人)喜欢上了探索“贫民窟生活”,于是他们纷纷踏入唐人街。

他们还尝试用本土食材来创新中餐,比如胡萝卜、荷兰豆、青椒、西兰花、蘑菇等。现在西兰花牛肉已经是中餐馆的热门菜肴了。

还有一道美式中餐的代表左宗棠鸡,实际上这道菜我们本土是没有的。

美式中餐的崛起也提升了美国人对华人的正面看法,后来就通过了《马格努森法案》,正式废除了《排华法案》。

《马格努森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此时美国和中国是盟友关系。

美国政治和政策与中国菜的受欢迎程度之间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紧张,随之而来中餐在美国就被冷落了。

因此,很多中餐馆搬到了郊区,它们推出了“便宜大份”的家庭餐,以此来招揽客人。而旧金山和纽约一些城市的中餐馆则开始减少自己的东方元素,比如把装饰设计换成时尚现代的风格。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对中餐的态度再次随着美国政策变化。这个时期,中餐馆搬到了郊区,美国人开始在家里烹饪基本的中餐。

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取消了移民配额,结束了之前的歧视性移民法。

于是从1965您到1984年间大约有41万名中国人涌入美国,然后中餐馆的菜系种类丰富起来了,四川、华北、北京、湖南和上海菜增多起来。

1967年,高级川菜餐厅顺利宫成为第一家获得《纽约时报》四星评价的中餐馆。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继续改善,两国僵化的关系得以解冻。

与此同时,美国人开始对北京烤鸭和鱼翅等宴席菜肴感兴趣。中国传统菜肴进入美国人视野,与此同时,美国中餐馆数量激增。

到了1985年,美国拥有超过3万家中餐馆,占当时“民族类”餐馆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此时,华裔在美国占人口比例还不到1%。

自 1970 年代以来,美式中餐已经成为美国食物的一部分。据统计,炒面、宫保鸡丁、酸辣汤、蛋卷、西兰花炒牛肉和左宗棠鸡等菜肴最为常见。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法律阻碍了中餐馆的经营。中餐馆老板往往雇佣的都是从中国移民过来的亲戚或同乡。

1986年,《移民改革与控制法案》把雇佣非法移民定为犯罪,同时对雇佣临时移民进行限制。到了1988年,移民和归化局的限制让中餐馆很难雇佣员工,很多移民被认为技能不足以获得签证。

另外,以大城市唐人街餐馆为中心的犯罪活动也为餐馆老板的生意带来了挑战,他们经常要遭受暴力对待。比如1980年,一名中餐馆老板就在纽约皇后区被劫匪强杀。

美国顾客对中餐馆老板和员工的歧视也屡见不鲜,这些也造成了他们的困扰。

尽管面临挑战,但是中餐也还在发展着,一个特点就是出现了大规模商业化,比如熊猫快餐、PF Changs快餐店和超市里的冷冻中餐食物。

美式中餐的口味也是在变化的,当然主要和美国人的口味有关。比如炒面首选干炒,因为美国人更喜欢油炸食品,其次面条会被切成一英寸长,更适合用叉子食用。

还有美国的蒙古牛肉也会添加更多糖,香料也会减少,这样能满足嗜甜的美国人。

美国人喜欢浓重的口味,比如油腻、咸甜等,因此最初中餐馆会在菜名中有意加入这些口味来吸引客人。

从过去一个世纪的口味趋势来看,美式中餐馆的菜名中总是会出现“甜”这个字,这或许可以表明甜食可能一直是吸引美国人的密码,或者是美式中餐一直和“甜”紧密联系在一起。

另外,因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美国人没有吃辛辣食物的习惯,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酸”和“辣”几乎都没有出现在中餐馆的菜名里。

到了80年代,“酸”和“辣”出现的频率就高了。此外,“蒜”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几乎是和辛辣同步流行的。

1992年,一位中餐馆经理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逐渐适应了一些中式配料和口味。

他们根据美国人的口味不断做出调整,虽然他们没办法一下子接受中餐,但是已经一点点接受了豆腐、用葱姜烹制的菜肴,甚至是辛辣的菜肴。

如今,据美国华人餐饮协会表示,全美有超过45000家中餐馆,这个数据已经超过麦当劳、汉堡王、肯德基和温迪等知名连锁餐厅的总和。

随着美国人对华裔态度和政策的变化,美国的中国饮食文化也在持续变化着。

以上就是关于中餐在美国一个半世纪的变化~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甜蜜暴击!这对姐弟恋用行动打破世俗偏见】 当白衣小伙用捧花挡住双眼时,李喜梅正将十包中华烟精心...
秋天,最补的鱼,不是鲤鱼和鲫鱼... 导读:秋天,最补的鱼,不是鲤鱼和鲫鱼,而是它,鲜嫩少刺营养高! “秋风起,鱼儿肥”,秋天是享受美食的...
无人机点亮重庆夜经济 激发重庆... 原标题:无人机一飞,客流增两成!多元“夜”态激发重庆消费潜能 重庆作为全国夜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不...
痛骂西贝的年轻人,转头捧火了河... 现在的人,嘴上说不喜欢,身体却很诚实。换个好听的说法,总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预制菜,也是这样...
泾阳茯茶,不止于“金花”,还有... 在陕西泾阳,有一种茶,它不仅是茶,更是一段流动的历史。泾阳茯茶,这个名字或许你并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海南旅游有哪... 9月17日至19日,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的2025年“发现海南大不同”全媒体采风第二期活...
深圳福田口岸广告多样式 深圳福田口岸广告多样式,咨询:可联系善道国际广告传媒(18898582528)获取价格及折扣。通过综...
原创 山... 导读:山东济南“10大名吃”,看着就流口水,好吃还美味,5块钱就吃撑 要说济南的烟火气,得从清晨一...
平安产险巴州中支深入铁门关景区... 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金融教育宣传周”的号召,9月15日,平安产险巴州中支组织工作人员...
洛阳夜经济如何“圈粉”? 洛邑古城内,身着汉服的游客提着鱼灯行走于古风建筑间;老城十字街上,如织的游人穿梭在各种小吃店里;夜幕...
陕西非遗再创佳绩!3个项目入选... 近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幕。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
散酒市场年增速超12%,高端散... 纯粮固态,春开窖散酒的底线,也是您的起点。浓墨清溪,酱彩芝魂,醉美不过春开窖!春开窖·中国香——浓清...
道家常菜补铁补钙,爱吃个子蹭蹭... 秋天,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季节,也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里,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美...
“幸福汇·水润春城”惠民生活节... 央广网长春9月20日消息(记者舒震)20日上午,由长春市总工会、长春城建集团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打造“幸...
原创 7... 干锅鲈鱼 做法:鲈鱼切块加姜蒜,少许盐和生抽蚝油抓匀腌制~ 油热放洋葱,倒入鲈鱼块,盖盖焖5-6分钟...
一周吃几次“预制菜”会影响健康... 近日, 罗永浩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 引发社会各界讨论。 我们的日常, 正在被预制菜“包围”。 吃一...
敦煌:满城文博韵 热情迎盛会 敦煌东大门装扮一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摄 九月的敦煌,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第八届丝绸之路(...
陈刚、韦韬会见刘强东 广西云-广西日报消息,9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自治区主席韦韬在...
东博会为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投资... 新华社南宁9月20日电 题:东博会为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投资合作开拓新空间 新华社记者朱丽莉 “斯里兰...
成渝联动,共绘文旅新篇章 YUZHONG 近日,由成都市青羊区、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区以及四川多个市区共同参与的“成渝联动·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