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事故了!
2022年的6.8号晚,在广西省的南宁宾阳县露圩镇,发生了一起惨剧,造成了一人逝世,三人中毒的局面。
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源头,便是5人共餐时,所饮用的“自酿酒”。
事实上,从上世纪至今,因饮用自酿酒而出现人员伤亡的事件,便一直频出不止,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何从前被当作口粮酒饮用的自酿酒,会成为如今这般模样?是酿酒工艺变差了吗?当然不是,那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利益!
利益当头,总会有人赚取“黑心钱”,干着损人利己的勾当,而自酿酒,便是他们获取利益的途径。
尤其是随着自酿酒“套路”不断的曝光,更是有无数酒友对其发出质问:“难怪会没人喝了”“难怪会遭到抵制”……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套路,让自酿酒陷入了如今这样尴尬的处境呢?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自酿酒被曝出的3大套路,建议都了解一下,看完记得转告喝酒的家人!
一:酒精勾兑(假纯粮)
自从“勾兑工艺”公开之后,酒精勾兑便成了白酒行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
假酒永远挣得多~
平时3斤粮食酿1斤酒,粮食加上人工、设备等等,光成本都得几十元。但是只要你昧着良心勾兑酒精,那么成本仅需几块钱,便能获得比从前高几倍的利润。
记得曾经有散酒作坊为了“自证清白”,直接公开酿酒过程,现烧现接,而此举,也让其酒获得了大批消费者的青睐。那么这里问问你,你觉得这样的酒是好酒吗?
这也许确实是好酒,但同时,也有可能是套路:
因为在白酒界有一种工艺叫作“串酒”,只需在蒸酒之前,将食用酒精倒入酒糟之中,那么蒸馏时,看着一切都跟“现酿”的酒一般无二,同时酿出的酒,也具备一丝粮食的香气及口感。
看完这个套路,你还觉得你喝的自酿酒,是真正的粮食酒吗?
二:劣质粮食酿酒
虽然勾兑工艺的门槛低,但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够掌握的,因此,不得勾兑要领的酿酒作坊们另辟捷径,又想出了新套路:从粮食下手。
众所周知,用刚收割不久的粮食来酿酒,产出的酒口感最佳。但这种高粱价格偏贵,对于酿酒作坊来说,很不值当,毕竟自酿酒价格一般都卖不出高价钱。
因此,他们收购放了几年的次品粮,乃至陈化粮来酿酒,以此来节省成本。
但他们粮食成本是下降了,却害了无数消费者,因为这种粮食质量严重下降,用来酿酒不仅口感差,还会滋生浓郁的邪杂味,并且还会蕴含更多的“有害物质”。
三:“原浆”当作噱头
原浆酒通常是指刚酿出来、没有经过任何勾兑的白酒,这种酒在大众的认知中,是不折不扣的好酒,因为它没有经过“勾兑”。
但如果你这么简单的认为“原浆酒都是好酒”,那你就中了商家的套路了!
因为在正宗的白酒酿造工艺中,勾兑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是让白酒口感风味更佳的一个重要步骤。
而不经勾兑的原浆酒,酒体中不仅含有硫化氢、丙烯醛等刺激性挥发物质,还会存在各种杂醇及酸类物质,这样的酒不仅口感差,饮用后还会极大程度的危害人体健康。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让大家去否定、去抵制自酿酒,而是要让大家在选择酒时,多加注意,以免喝到这些套路酒。
因为,自酿酒作为曾经的市场主流,被万千酒友所喜爱,自然也有着自身的优点。就像这款以散酒为前身的“
木台厚道酒
”,它曾经是贵州当地有名的“
酱酒新贵
”,凭着不俗的酒质、亲民的价格,最终以散酒之身享誉贵州。
不过说起这款酒,想必只有一些老酒友才会知道,因为这款酒曾在90年代,随着散酒市场被大量假酒侵袭,而无奈成立品牌,退守产地。
要知道,这款酒是
“国家级调酒师”冯小宁
亲酿,她师承
茅台老厂长李兴发
,背靠大厂,以茅台工艺酿出此酒。并且其酒在酿成之后,还会贮藏5年,使得其酒被酒友饮用后,无不称赞“
茅香纯正
”!
但即便如此,这款堪称“
名酒嫡系
”的好酒,却还是陨落在时代更迭之中。
不过,这款酒虽然不为大众所知,但凡是饮其酒者,无不是酒中行家。因此这款酒也算是走上了另一条“精细化”的道路,专注酒质的提升与打造!
可以看到,即便是曾经享誉一省的散酒,也难以在如今这个时代长久生存。你觉得,这到底是时代的悲哀,还是它本就该退出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