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偉
在2023年全球最值得關註的重要科學事件中,探月項目是一大亮點,人們對商業化月球遊充滿期待。遊客登上月球旅行有哪些技術障礙?未來的月球遊服務將提供怎樣的體驗?
據英國《自然》雜志報道,在2023年全球最值得關註的重要科學事件中,各國的探月項目是一大亮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拉希德”號月球車、NASA的“月球手電筒”和日本的“白兔-R”月球著陸器,將陸續向月球進發。其中“白兔-R”將於2023年4月嘗試在月球上“軟著陸”。此外,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月船-3號”,將於2023年中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
比上述項目更吸引人的,是商業化探月旅行——11人將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艦”進行為期6天的太空飛行,其間將觀賞月球。那麼,遊客登上月球旅行有哪些技術障礙?未來的月球遊服務將提供怎樣的體驗?
不可能“說走就走”
《自然》雜志列舉瞭商業化月球遊面臨的障礙:開通月球遊之前,應在月球上建造相應的基礎設施,即“大本營”,其要具備相對完善的保護措施和生命支持系統。從目前來看,要在月球上建設一個全球共享的、永久可用的遊客基地,還不太現實。因此,在太空中觀賞月球之後,首批登月遊客隻能在月球上短暫停留、遊覽,然後迅速返回飛船。
美國《連線》雜志梳理瞭月球遊所需的技術準備。對於月球來說,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雖然遊客無須像專業宇航員那樣長年累月地接受嚴苛的訓練,但在赴月球旅行前,一些基礎的訓練必不可少。比如體能訓練和失重訓練,還要學習相應的安全與應急知識,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另外,要對太空中的惡劣環境有所準備。失重會給普通人帶來強烈的不適感,嚴重的還會導致神經系統紊亂、心血管功能下降、肌肉萎縮和骨質缺鈣等。以目前的技術,往返月球花費的時間至少為16天。這麼久的太空旅行,對人的身心都是一次很嚴峻的考驗。
月球上的環境對於遊客來說也是十分嚴苛的。就像許多其他類型的冒險遊和極限運動那樣,如果你沒有經過精心的準備,就可能受傷甚至失去生命。因此,在進行各種月球探險活動之前,要做好準備迎接一系列挑戰。
月球上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溫度可能從-233℃到122℃。當遊客離開飛船或有溫控系統的休息區時,必須確保宇航服能夠適應極端溫度。除非你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旅行者,並且擁有先進科技企業提供的宇航服和生命支持設備,否則,最好還是使用旅遊公司提供的宇航服及全套裝備。
工程師和旅行裝備專傢將為遊客設計適合月球旅行的宇航服和小型觀光車。遊客到瞭月球上可以放松下來,信任他們的技術和經驗。組織方會提前檢查旅行線路,並預先準備合適的裝備。需要註意,遊客畢竟沒有受過低重力環境中的系統訓練,在月球上容易摔倒。隕石和其他表面不平滑的物體可能會割破宇航服。所以遊客的宇航服須佩戴護肘、護腕和護膝。在宇航服內穿一身輕便的休閑服,可以讓你在低重力環境中感到舒適。
因為月球比地球小得多,所以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也比地球小得多,隻有地球的約六分之一。雖然在低重力環境中體重更輕,但這並不意味著行動會更靈活。許多人都會在低重力環境中感到不適,患上所謂的“太空病”,需要花時間適應。
《連線》雜志指出,當你成功通過瞭出行前的考驗,做好瞭準備工作,就可以開啟月球之旅瞭。
首先要體驗的就是自然風光:一是遠眺地球。飛船降落月球後,遊客第一件事就是遠眺地球。據曾經到過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令人感到震撼——遠眺那顆蔚藍色的小球,絕對是一場奇妙的視覺盛宴;二是俯瞰月球上的隕石坑。這種隕石坑是由天體撞擊形成的,大小不一,深淺各異。其中最大的隕石坑叫貝利環形山,位於月球南極附近,直徑達295公裡;三是在“月海”中馳騁。“月海”就是月球上低窪的平原。我們在地球上可用肉眼遙望到的月球上的大面積陰影區,就是“月海”。目前已知的“月海”有22個,最大的名叫“風暴洋”,其面積為500萬平方公裡,差不多有9個法國那麼大;四是欣賞“月球的東非大裂谷”——“月谷”。它是月球表面的一種地形構造,形狀與地球上的東非大裂谷相似。最著名的“月谷”名為“阿爾卑斯大月谷”,它將一道巨大的山脈攔腰截斷,甚是壯觀。
月球上的一些“名勝古跡”值得一看,一些活動項目也值得一試。一是要體驗一下月球漫步,這可以說是必須體驗的項目。由於月球上的重力隻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遊客在月球上漫步會變得十分輕盈(前提當然是克服不適感),唯一要小心的是不要跳得太高;二是參觀人類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腳印,以及阿波羅11號登月留下的遺跡。其位置在“寧靜海”的南部,在那裡可以看到阿姆斯特朗所說的“人類的一大步”。
極地冰礦旅遊
英國《新科學傢》雜志展望瞭未來成熟的商業化月球遊,雖然有些科幻小說的味道,但這一切都可能變成現實。
在月球上,有半個月球日處於黑暗之中,約350小時。月球環繞地球一周大概需要700小時。我們有許多方法來度過月球上的黑夜。人們在月球上可以穴居於地下,許多人選擇參加月球基地的各種室內活動。在月球基地裡,我們可以利用人造燈光切換白天和黑夜。不論外部是白天還是黑夜,基地裡的溫度都是恒定的。
遊客如果想勇敢地嘗試一下寒冷的黑夜環境,可以走一走以徒步為主的夜間觀光路線。在月球的夜晚,觀光的人不會很多,你必須確保宇航服絕對密閉,因為外面非常寒冷。
月球的北極和南極地下有大量冰。開采、處理並將這些水資源分配給月球上的各個基地和設施(甚至太陽系中的其他基地),是月球的主要產業。因此,月球極區是主要的觀光旅遊地。
冰礦觀光旅遊由專業機構管理,不會發生安全事故。所有參加冰礦旅遊的人都會體會到,來月球北極和南極附近遊玩是值得的。大量升降車被改造成瞭舒適的運送工具,專門用於把遊客運送到地下幾百米的地洞中。這種密封的地洞註入瞭空氣,並保持氣壓,溫度也是恒定的。導遊將展示相關設備是如何挖掘和運輸冰的。如果你多待一陣子,一定能學會如何在低重力環境中滑冰——在冰礦居住區,溜冰場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