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可快速关注
高铁极速行驶,我侧着头向着窗外,感叹云岭群山果然名不虚传。5年前的我绝不会想到,云南大理,这座金庸笔下的文化名城,是我此行的目的地,也成为了我后来的家。
此前,我对云南的认知仅是风光旖旎,从未将工程建设与之相联系。当作为开拓云南市场的“先锋部队”,我反而无暇关心这别样风景,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初到云南宾川河道治理项目,项目经理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热情鼓励:“浩然,在这里好好干,开拓云南市场!”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志趣相投的我们意气风发。
项目位于大理州宾川县,是该地区唯一以汉族人为主的县城。这里是著名的“水果之乡”,种满了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石榴、沃柑、琵琶等作物。但当地缺水,每年都要向大理州买水用于灌溉。宾川县桑园河等五个河道治理工程能有效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初来乍到的我,认为施工一定能得到老百姓们的支持与理解。
然而现实不尽如人意。宾川山多地少,当地人对田地十分重视。随着工程建设推进,各种征拆工作令我们力不从心。村民说着方言,我们说着普通话,在一次次“鸡同鸭讲”的沟通中,起过争执,有过矛盾,但我们帮忙翻整一块块土地、在排水过程中顺便浇灌农田……一系列温柔“攻势”下,村民们放下戒心,征地问题迎刃而解。我们也逐渐融入当地,成为了村民们的“好邻居”“好兄弟”。
刚成功“扎根”,项目部就迎来了在云南“开荒”的首个汛期。滇西多夜雨,河堤高地上总是备有挖掘机等各式设备,随时准备清理上游冲刷下来的树枝、杂物,防止河道堵塞,造成河水漫堤冲毁周边作物……七十多个默契配合的“不眠之夜”,换来了汛期施工的平稳推进,为后续河道工程度汛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开拓云南的信心。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我们努力将黄土变成绿地,让河水由浊转清,见证了村民丰收的喜悦。我们还参与了当地的定点扶贫,组建了属地工程队伍……雷厉风行的项目经理、活力四射的测量员、不善言谈的工程师、热情开朗的综合办主任,我们如同家人般相知相守、攻坚克难,一同耕耘这片姿态万千的云岭大地。
那年,我是前往大理的第一批年轻人。在项目第一次跨年时,大家纵情呐喊:“兄弟们加油,奋斗努力!我们就是未来!”
现在,我在彩云之南结婚生子,工作小有收获,家庭幸福美满。筑港人,走南闯北描绘未来,“开荒”云南的我们,未来可期。
素 材 | 《筑港报》
供 稿 |张浩然
责 编 | 李 坤
校 核 | 潘祚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