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
来弥勒打卡卤鸡米线啦~
近日
“特别乌啦啦”在短视频平台发布
《花82元跟周迅 阿雅在弥勒吃卤鸡米线~
卤鸡配米线真的太爽了》的Vlog
三人直夸弥勒卤鸡米线
“非常好吃!”“香!”
周迅和阿雅在弥勒期间
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
邀请两人打卡了弥勒卤鸡米线
感受弥勒小巷里卤鸡店的淳朴
三人品味结束后
表示没白来
纷纷推荐弥勒卤鸡
“棒的!真的好吃!香!”
“而且很实惠!”
网友纷纷评论
“给看饿了”
“弥勒卤鸡米线超好吃”
来弥勒,卤鸡千万别错过
来到弥勒
不品尝弥勒卤鸡
怎能算得上是一次完美邂逅?
在数不胜数的美食中
卤鸡绝对算得上弥勒的金字招牌
弥勒卤鸡原材选用本地土鸡
用草果、八角、老姜和红糖炒出糖色
加水,下土鸡
再加入各种香料卤制
细腻爽滑的米线
浸泡在香浓醇厚的卤汤中
舀上一勺油辣椒
弥勒人的一天
便是从一碗卤鸡米线开始
个大肥美的卤鸡,色泽枣红诱人
鸡皮松脆适度,鸡肉雪白鲜嫩
鸡骨骨髓泛着星星桃红
撕开一块鸡肉,丝丝清晰
肉骨红艳,口感软糯鲜香
每一块鸡肉都卤得适中和谐
配上精心搭配的蘸水
一盘卤鸡能吃出多种美味
透骨的卤香更是回味无穷
吮指都有余香
弥勒卤鸡,600年前就有
弥勒卤鸡,距今可溯源到600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扩都,将城中人口迁出5000余户到当时的蛮荒之地云南。汉人的到来,带来了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卤药也随之带到了弥勒。 清末时弥勒竹朋坝子盛产蔗糖,因蔗糖贸易的兴盛,竹园镇成了滇东南商品的集散地和繁华的商贸中心,大批的马帮来往穿梭于昆明、竹园、广西、广东之间。
竹园街上一位年轻媳妇,聪慧贤淑擅长下厨,她看着自己的丈夫长年累月在外跑马帮,风餐路宿,食不果腹,很是心疼,便试着做一种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方便携带,可以凉吃的鸡肉。经过反复调试烹煮卤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做成了卤鸡。跑马帮的男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美味营养且易于保存食用的“弥勒卤鸡”,深受各地商人和各路马帮的喜爱渐渐传开,成为了滇东南的名小吃,至今已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清末巨商“钱王”王炽,亦是因竹园蔗糖的走马帮起家,当时也是甚爱卤鸡。“联圣”孙髯翁好酒,晚年定居弥勒,皆是每有鸡时必卤之佐酒。“数学泰斗”熊庆来回家省亲时,也不忘特意品味一下少年时在家乡吃过的“弥勒卤鸡”。
弥勒:聚力打造卤鸡品牌,擦亮弥勒美食名片
近年来,随着弥勒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色艳、味香、肉劲和耐嚼”的卤鸡,造就了弥勒卤鸡的独特风味,成为了弥勒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受到了无数游客的青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弥勒卤鸡年销售量在100万羽—180万羽之间,弥勒卤鸡年产值在5千万至1亿之间,弥勒卤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前期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近日,由弥勒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弥勒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弥勒市农业农村局,弥勒市文化旅游局,弥勒市美食协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召开面商会。
通过深度协商,会议就如何聚力打造卤鸡品牌,擦亮弥勒美食名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是以标准为引领,做好品质保证。积极推进由政府引导、协会牵头、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团体标准《弥勒卤鸡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工作。通过制定标准,实现从原辅料选取、原辅料配比、生产加工过程控制、质量要求、包装标识和商标使用等方面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品质、统一品牌,促进弥勒卤鸡整体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以商标为抓手,做好品牌保护。积极鼓励餐饮企业通过商标注册、品牌包装、加盟连锁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卤鸡餐饮名店,注册“弥勒卤鸡”集体商标,举办卤鸡文化节,以丰富多彩、主题突出、引人入胜的文旅活动,不断提升弥勒美食的知名度、影响力。
三是以协会为依托,推进品牌化运作。积极引导业内回归“品质至上”,不断优化供应链和原材料的选购,在产品溯源上下功夫,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做健康、放心产品,做优、做实餐饮品质,全力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吃在弥勒“样样好”
趁着暑期
快来打卡弥勒卤鸡~
总编/杨锐
责编/张云龙
记者编排/孔德云
综合/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弥勒市场监管
上一篇:走!去海滩开盲盒!
下一篇:原创 假装在巴黎,这你受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