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92年浙江村民抽干水潭,发现千年宫殿,已成为4A级旅游风景区
创始人
2024-07-20 13:32:18
0

说起水下宫殿,我们可能会联想到《西游记》中的龙宫:清澈的海水中,金碧辉煌的宫殿灿烂夺目,各种奇珍异宝绽放光芒,宴饮之间觥筹交错,富丽堂皇的建筑中各路神仙来来往往……

然而,1992年的一天,在浙江省龙游县凤凰山的一个小山村中,源于被一条大鱼勾起的好奇心,当地村民抽干了一片池塘。

至此,一座水下宫殿逐渐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水下宫殿内,雕梁画栋,精美异常,在当地政府的保护和修缮之下已经成为了一座4A级旅游风景区。

但这片石窟自从现世以来,就迷雾重重。

每一个游览至此的旅行者,在感叹雄伟和精美之时,都会产生一个疑惑:石窟是古人因何而建的?

(龙游县俯瞰图)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座“洞天福地”。

一、水下宫殿的发现:重重怪象下的探本溯源

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的凤凰山上,坐落着一个小山村——石岩背村。这里山清水秀、物产富饶、民风淳朴,被誉为“风水宝地”。

然而,曾经的凤凰山上荒无人烟,直至1950年的一场大洪水将山下的村民们“逼”到了山上,这就是石岩背村的起源。

石岩背村遍布大大小小的长方形水潭,潭水清澈,水质良好,村民们用水做饭、洗衣、灌溉、饲养家畜……潭水成为村民们唯一的生活用水来源。

村民们的用水来源有了保障,然而,水潭深不可测,潭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却没有人知道水源自何处。因此,这些水潭被当地村民称作“无底塘”。

(石岩背村周边的水潭)

不是没有人对水潭之水有多深产生过好奇,然而,村民们多次试探后均无功而返,反倒多了很多有趣的传说。

石岩背村的一个村民曾经提起过一个传说:一个活过百岁的老人曾说,他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见到过一条没有鳞的野鱼,嘴巴张开和簸箕一样大。

诸如此类的传说并未引起很大的轰动,村民们依然在绿水青山之间继续着他们悠闲恬静的生活,然而水潭却怪象迭出……

竹林禅寺是浙江省龙游县的著名旅游景点,它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沧桑,作为佛教建筑,它启迪人们弃恶从善、修身养性、消除尘念,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

(竹林禅寺)

水潭与竹林禅寺相距不远,因此水潭成为众多善男信女理想的放生池。被放生的小鱼小鳖越来越多,也越长越大,堪称奇观。

龙游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加之有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一些村民们在水潭旁边种起了稻子。

然而,怪事又发生了。

当灌溉水稻时,稻田里的水竟然漏光了!村民们不甘示弱,然而多次尝试后,依然如此。

村民们怀疑这怪状和无底潭有关,可是却无法拿出相应的证据,久而久之,在安逸的生活中,这些怪事就被村民们抛之脑后,只有老人们编造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1992年,一条37斤重的大鱼打破了平静,这正是一个村民从怪事频出的无底塘中打捞上来的。一时间,水潭又成为村民的讨论焦点,村民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

(龙宫绘画)

一位村民叫吴阿奶,已经55岁,他曾有过差点被水淹死、被狼吃掉的经历,却是一个争强好胜、不甘示弱的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岩背村村民,他曾多次到潭中洗澡、玩水,也一直对神秘的水潭充满好奇心,这次他终于按捺不住了。

为了满足好奇心,也为了捕捉更多的鱼,加上“开发溶洞赚旅游钱”的想法,吴阿奶联合其他三位村民,集资一万元,借来四台水泵,开始抽水潭里的水。

随着抽水的进行,水一天天的浅了,然而几天后仍未到底。村民们由一开始的高兴逐渐变得担忧起来:水下黑洞洞的,不会真的有什么怪物吧?

抽水进行到第九天,仍未见底,吴阿奶四人也对水是否可以抽干充满疑惑。在经过四人协商后,他们决定坚持将水抽干。

没想到一抽就抽了17个昼夜,在吴阿奶四人的持续抽水后,一座地下宫殿映入眼帘……

(龙游石窟)

二、古朴恢弘的地下宫殿

以吴阿奶为首的村民们打着手电筒探视这座地下宫殿,而映入眼帘的景象却使他们惊呆了。

没有想象中的大鱼,也没有令人害怕的怪物,这是一个神秘空旷的地下洞窟。

整个石洞像一个倒扣的巨大簸箕,四根大柱子支起了整个洞穴,一条人工凿成的石梯蜿蜒通向洞口,而洞口正是村民们平时打水的潭口。

(龙游石窟的柱子和石梯)

石窟占地1000平方米,高20米,可谓气势恢宏!而雕刻在走廊和石壁上的精美壁画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气息,为这座地下宫殿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龙游石窟壁画)

村民们对此感到很惊奇,并一鼓作气又抽了六个水潭,其余六个洞窟也被相继发现。有人指出,这七个洞窟是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的,这不禁让人更加疑惑了。

村民们不明白石窟的价值,被一心想要挣钱的想法驱使着,没有对石窟进行很好的保护,并在一段时间内将这座恢弘的地下宫殿变成了鬼城。

幸好地下石洞窟的发现很快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大批专家学者闻讯纷纷要一睹这座地下宫殿的风采。

经过进一步的探查,他们在周边区域共发现了24个类似的石窟,甚至推测出石岩背村周边不少于50个石窟。这些石窟紧紧相邻,却各自独立,并行不悖,可见施工的精准巧妙!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大众传媒手段的发展,这座宏伟的地下建筑群逐渐被世人所知。

(龙游石窟)

三、迷雾重重的地下宫殿

龙游石窟的发现令无数专家学者振奋,然而一个个谜团接踵而至:这座地下建筑群是何人开凿?何时开凿?为何开凿?又是怎样开凿的呢?

对此,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主要有越王勾践藏兵处说、陵墓说、仓储说、采石说四种观点。

1.越王勾践藏兵处说

第一种观点是越王勾践藏兵处说。

对于这一观点,社科院考古所的杨鸿勋教授首先提出了军事战备基地的猜想。

他认为,从石窟的几何形状可以看出,这是人工开凿的大型地下建筑群。然而如此大规模的建筑为何会默默无闻呢?

那么很有可能是石窟主人需要对外进行保密。因此,这座宏伟的地下宫殿很有可能是军事备战基地。

(杨鸿勋)

石窟中柱子的准确定位和奇特形状、洞与洞之间恰到好处的位置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带有显著的人工痕迹,也佐证了龙游石窟是统一规划后建造的大型工程。

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建造的,因此专家们推断,这一地下宫殿非王者莫属。

虽然确定了洞窟主人是帝王,可是中国古代朝代繁多,帝王数不胜数,究竟哪一位才是这一地下宫殿的主人呢?

接着专家们从石壁上的凿痕寻求线索,沟槽断面呈圆弧形下凹,和用铁器开凿遗留下来的棱角分明的折凹存在显著差别,更像是纯软的青铜器留下来的痕迹,因此这座地下宫殿很有可能是铜器时代的遗物。

确定大致年代后,石窟主人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

接着,专家们结合龙游县的历史进行探究。春秋战国时期,龙游县所属姑蔑国,姑蔑国在春秋时期是越国的邻邦,而在战国时期则是越国的附属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曾记载: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深感耻辱,他卧薪尝胆,暗中整顿兵马,最终一雪前耻,“三千越甲可吞吴”。而在《越绝书》还有勾践修建石室的记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因此,一个惊人的假设就形成了——这座地下宫殿正是越王勾践的军事备战基地。

然而,这一观点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

挖掘石窟作为练兵基地,虽然保证了私密性,然而这样耗费民力的事情岂不是削弱了本就弱小的越国的实力?岂不是本末倒置?

其次,在阴暗潮湿的石窟中如何采光?为何没有人工采光的痕迹?

石窟只有一个出口,不利于士兵进出和武器搬运,如何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若被敌人偷袭,如何全身而退?

既然是屯兵基地,为什么没有碰撞打斗和刀枪剑戟痕迹?

2.陵墓说

也有人认为这是帝王、诸侯的陵墓。

棺椁恰好可以放在大厅中央20平方左右的小方池中。石窟顶部“倒斗型”的形状,符合汉代以前帝王陵墓的特征,而率先发掘的北斗七星状的七个石窟,也符合帝王墓的星辰造型。

这样一来,对于石窟只有一个出口的现象,也有了合理的阐释:墓穴当然要保证私密性。

可是这一说法也不是没有漏洞的。既然是墓穴,为何没有遗体、棺椁、陪葬物品的痕迹呢?

(龙游石窟)

仓储说

有人从窖藏传统联想到,龙游石窟会不会是一个仓储之地?当时龙游经济繁华,航运便利,并且地处南方,物产极容易腐烂变质,建立一个大型仓储之地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石窟中湿度很大,如何储存物品呢?

(龙游县位置)

4.采石说

浙江省龙游县盛产石材,有不少采石场。因此,又有人提出,这座地下宫殿难道是一个大型采石场?

通过当地采石匠的帮助,研究人员们发现,龙游石窟的凿痕很像是用“地老鼠”这种采石方法留下的凿痕。

这种想法提出后,收到了不少反对声音。

采石场一般都是露天的,如果是地下采石场的话,只有一个洞口,采光问题如何解决?采石后留下的洞窟一般比较粗糙、不规则,然而龙游石窟排列有序,凿痕精致,又该如何解释的呢?

(龙游石窟)

对于这些疑问,持采石说观点的周少雄经过考察当地的地貌后,发现衢江北岸岩石是往地下斜躺着的。由此,他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并坚定了采石场的观点,认为开采方式不是剥落式的露天开采,并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周少雄)

而且,相比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的岩石更加柔软,为周教授的观点提供了实验支持。

然而,对于龙游石窟的精美花纹,周教授感到费解,对此,他解释道,除采石场外,不排除它有其他的用处。

除以上四种猜想外,还有姑蔑国宫殿说、道家“洞天福地”说等观点,甚至还有人猜测龙游石窟是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迹。

然而,每种说法都有自身的疑点,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学界仍在争论。此外,龙游石窟缺乏相关的实物证明、文献记载,甚至连民间传说也没有,无疑是加大了考古难度。

如今,这座神秘的地下宫殿依然迷雾重重……

四、4A级旅游景点:奇迹还是骗局?

如今,龙游石窟已经成为国家AAAA景区,它瑰丽壮观的景色和众多未解之谜一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参观龙游石窟的游客)

这座宏伟的地下建筑群有“旷世奇窟”和“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美称,中国工程院王思敬院士认为,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可与波兰的古地下采购矿场等世界上三个著名的大型古地下洞室群相提并论。

(龙游石窟展览馆)

然而,赞美声中夹杂着质疑声,再加上景区为扩大知名度,存在误导性的宣传,有人将龙游石窟定义为骗局。

他们认为,龙游石窟徒有虚名,故弄玄虚,种种谜团只不过是商业炒作的惯用伎俩。

虽然景区在宣传时确实存在不恰当之处,“世界第九大奇迹”可能过誉,然而将其称作“骗局”,还是有点武断了。

因为年代久远,加上证据不足,龙游石窟还存在很多未解之谜。在我们找到确切的证据之前,一切都只是推测。

然而龙游石窟还是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无论它的用途是什么,它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凝结成的艺术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舌... 博山烤肉是山东淄博的传统名吃,属于鲁菜系淄博市商务局。 原料处理:精选猪腰弯部位的去皮肉,切成长...
甬上风物 | 宁波糖糕:拐角遇... 糖糕,在宁波早餐界的地位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油炸品类,可与油条、麻球并称“三巨头”。 糖糕有着可爱的拐...
原创 蒸... 我家蒸锅最近成了使用率最高的厨具,全因为这锅让我一周连做3次的蒜蓉排骨。做法简单到离谱,味道却高级得...
原创 今... 今天咱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 鹅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咱们日常的饮食里,鸡蛋、鸭蛋那...
巴东:沉醉于峡江的落日与晚风 云上恩施报道(巴东通讯员 张厚渊)当酷暑悄然褪去,一场夏末的馈赠在三峡库区的碧波间缓缓展开:湛蓝的天...
北疆10天环线太上头!跟着阿勒... 车过 S21 沙漠公路时,阿勒泰东方之星旅行社的导游阿昊正蹲在沙地上画路线:“从乌鲁木齐的馕坑到赛里...
粤菜老师傅不外传的姜葱鱼片诀窍... 每次去粤菜馆点姜葱炒鱼片,最怕遇到那种一夹就散、软趴趴的鱼肉。 直到去年在广州老城区的一家不起眼的小...
立秋后要多吃银耳,教你一个神仙... 立秋一过,早晚的凉意就悄悄爬上肩头。这个时候,我家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晶莹剔透的银耳羹。说来有趣,去年...
打破“将就”餐宿命:康师傅的口... 一日三餐,关乎民生;一碗热面,映照时代。 随着消费观念的演进,中国人对“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吃...
一碗能吃一辈子的家常炒饭,简单... 要说有什么菜能让我天天吃都不腻,那必须是我妈做的家常炒饭。米粒颗颗分明,裹着金黄的蛋液,咬到嘴里带着...
原创 这... 是不是每到饭点就对着冰箱发呆?家庭聚餐想露一手又怕翻车?别愁了!今天掏心窝子分享我家餐桌上的 “常驻...
十分钟教你学会鸡蛋卷饼,香香嫩... 在忙碌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简单的美食,能瞬间唤醒我们的味蕾,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与幸福。鸡蛋卷,就是这样...
惊艳味蕾的酸辣藕片,脆爽可口,...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的家庭聚会总能带来一些惊喜。前几天我去亲戚家做客,品尝到了一道令我惊艳的美...
夏天煮苹果水,4种神仙搭配!清... Hi,大家好,我是梦琳,每天致力于分享美食养生,健康食谱! 芒种过后,这气温真的是直线飙升,孩子稍微...
原创 推...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起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
抓住暑假“尾巴” 旅游市场迎来... 开学季临近 旅游市场迎来一波小高潮 不少家庭抓住暑假“小尾巴” 咨询旅游线路 希望在开学前享受最后的...
马尔代夫接连发生中国游客溺亡案... 近期接连发生中国游客在马尔代夫不幸溺亡案件。8月23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获悉,大...
港澳通行证回执如何办理?3分钟... 证件照回执可以自己弄吗?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刚毕业或者初次办理证件的朋友。比如我的学弟小李,去年刚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