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梦想与现实交织的东方城市,一座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海派之城。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如期举行,吸引了青少年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参与。本期《留学为你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上海,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之间,探寻那些隐秘于繁华背后的上海故事。
条头糕——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态
提到上海美食,除了耳熟能详的三黄鸡、小笼包以外,你还知道那软糯香甜的条头糕吗?这道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甜而不腻的味道,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在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故事里的中国”丛书上海卷主编张剑光的眼中,这类点心恰如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缩影——中庸而又不失个性。它们并非张扬的甜,而是以一种柔和、内敛的方式展现,接纳并融合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这种“甜中带柔,柔中带韧”的特性与上海人追求和谐、包容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
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故事里的中国”丛书上海卷主编 张剑光
复旦大学的学生刘诗曼,对这份源自家乡的甜蜜滋味也有着别样的情感。她满怀热情地细述道:
看似简单的条头糕实则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上好的糯米粉、粳米粉和甜豆沙馅为主要原料,经过蒸、捣、揉等多道工艺,才使得条头糕外皮的口感细腻软糯。
复旦大学学生 刘诗曼
条头糕的每一口甜蜜,都是上海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象化表达,也承载着这座城市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
海派旗袍——传承创新的城市精神
在描绘夜上海的影视作品中,海派旗袍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线。其优雅的剪裁,精妙地勾勒出女性曼妙的身姿,不仅展现了东方女性的温婉与柔情,更在那细腻的针脚与流畅的线条间,低声细语着旧上海滩的辉煌与绮丽。
海派旗袍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民国时期汉族女性在融合满族女性传统旗服精髓与西方先进剪裁工艺之后,创造出的一种时装杰作。
同济大学学生乔元晶对海派旗袍有独到的见解,她阐述道:
海派旗袍保留了立领、斜襟、开衩等传统元素,肌肤多被面料包裹,体现了东方含蓄之美。但剪裁与面料上使用西式工艺,使女性曲线通过合体的剪裁凸显,领型上采用洋装中的水滴领、荷叶领,并且旗袍的长度、袖型不断变化。
It retains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such as the standing collar, slanting lapel, and slit at the hem, with the fabric mostly wrapping the skin, reflecting the beauty of Oriental subtlety. However, the cutting is done in a Western style, highlighting women's curves with fitted cuts, and the neckline features the teardrop and ruffled collar of Western dresses. The length and sleeve shape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同济大学学生 乔元晶
如今,海派旗袍已远不止一件服饰那么简单,它如同一面璀璨的镜子,映照出上海的独特文化底蕴,更折射出这座城市在传承中创新的精神。
华政园——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上海的建筑风貌,不仅是一种风格的堆砌,而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独特地域风情和外来先进设计理念三者间的深刻对话和巧妙融合。这种中西合璧的特征被赋予了“海派风格”的美誉,成为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鲜明的建筑标签。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作为上海中西建筑艺术融合的典范之作,尤为引人注目。其中,韬奋楼(原名怀施堂)更是以其悠久历史和典雅风貌,成为华政园中的标志性建筑。
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杨青晓,带着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栋历史悠久的建筑。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 杨青晓
正面的塔楼安置了一口大钟,给这座楼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庄重。怀施堂是上海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一次开创性尝试。
A clock tower is placed at the front, adding solemnity to this building. Huaishi Hall was a pioneering attempt at blen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styles in Shanghai.
洋山港——对外开放的国际门户
在全球航运版图上,位于中国上海的一座新兴港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它就是洋山港。自2005年开港以来,洋山港虽运营历史不算悠久,却已迅速跃升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并跻身世界最繁忙港口之列。
这里,每年数以亿计的货物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在这片繁忙的水域中交换、中转,再扬帆起航,驶向地球的另一端,编织着全球经济的繁荣图谱,也成为不同文明的交汇点。
谈及洋山港的建设历程,更是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挑战与辉煌的篇章。上海海事大学学生胡晏铭深情地介绍了这段历史:
上海海事大学学生 胡晏铭
面对自然条件的挑战,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崎岖的岛屿之间建造了这个世界级的港口,通过32.5公里长的东海大桥将岛屿与大陆连接起来。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natural conditions, engineers and workers built this world-class port among the rugged islands, connecting them to the mainland with the 32.5-kilometer-long East China Sea Bridge.
从条头糕的甜蜜滋味到海派旗袍的优雅韵味,从华政园的中西合璧到洋山港的对外开放,上海,用它独有的方式,编织着一幅幅关于梦想、创新与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画卷。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上海行在璀璨灯火中圆满落幕,但我们相信,这些故事不仅将跨越国界,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将激励更多青少年去探索、去发现、去讲述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
本期节目
7月13日(周六)19:55分在CETV3播出
7月14日(周日) 9:30分在CETV2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