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刻意规划,不用忙碌打卡,只要置身其中,就可以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民俗,让思想和心绪慢下来。如今,“童话边城”布尔津里的“慢旅游”逐渐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
与走马观花式的“特种兵旅游”不同,“慢旅游”强调宽松自由的行程。游客们可以按照适宜的速度,感受旅途的质量,而非目的地的数量。
有的游客选择住进禾木小院,每日在河畔边吹着微风;有的游客选择住进中俄老码头风情街附近的巷子,体验当地人的悠闲生活;有的游客选择住进也拉曼新村,和牧民们一起去看草原上的刁羊比赛。
今年以来,县城“反向游”成为旅游消费新选择,加之《我的阿勒泰》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于“诗与远方”的集体向往。凡此种种市场信号,落在布尔津县的旅程中,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相结合,为这里增添了全新的产业动能。
当地景区把“慢旅游”视作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游客的脚步要“慢”,转型升级要“快”。以喀纳斯景区为例,游客行李免费寄存服务迅速推行、喀纳斯游客直通车服务及时“上线”、“4001110906”24小时旅游咨询投诉服务热线全面开通,贴心举措赢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当地的旅游乡村越来越强调空间环境品质,不断挖掘文化资源,提供深度体验,让远方的游客更愿意留下来。以也格孜托别乡克孜勒加尔村为例,“渔业旅游的名片”在此处绽放光芒,草长莺飞、杨柳起舞、钓船归来……昔日滩涂早已成了畅意游园。
当地的街区打造起一个个文化地标,串珠成链,创造了县域独特的消费场景。“一街十六景”的中俄老码头风情街精彩纷呈:读者见面会、“迷你”剧场、百年航运故事……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段惬意的时光。
对当地旅游从业者而言,“慢旅游”绝不意味着“慢作为”。恰恰相反,旅游市场的风向得到了旅游从业者的快速应对。齐心协力,相关部门、涉旅企业纷纷在旅游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在餐饮、民宿、夜市摊点等方面一一做足功课。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真正以游客利益为中心,让旅程变得既“耐看”又“耐玩”。布尔津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让景区与游客之间实现“互惠共赢”。
“不管是什么样的旅游形式,品质都是‘灵魂’。只有重视旅游品质,重视游客体验,才能促进旅游市场万象更新,‘童话边城’的明天才会更好。”布尔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武雷说。
(文/黄鸟 胡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