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最高法一项新的司法解释将开始施行。该解释明确用人单位全员缴纳五险,“自愿放弃社保协议”一律无效。面对当前90.3%的未参保率,餐饮行业正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北京一家餐馆老板称,“我们现在已经极限压缩成本了,暑期非营业期间我们连空调都省了。”
“我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员工资,房租一个月只是七八千块,但是我一个月所有员工的工资要四万多,如果交社保简直是雪上加霜。”云南某辣子鸡小店孔老板说。
孔老板表示员工不接受因为交社保而降薪,因此如果强制执行没有其他任何办法,只能直接关门。
眼前生存问题压倒远期保障,辣子鸡小店员工李女士算了一笔账:月薪4000元交社保后实得3200元甚至更低,“老板不可能多出一笔钱给员工交社保,所以社保整个花销肯定还是从现有的薪资中抵扣。”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现实,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共有5135家法人单位,其中,餐饮业3522家单位,利润总额为1.88亿元,平均一家企业的利润仅为 5.34 万元。
作为灵活用工的代表行业,不少餐饮老板与员工“约定成俗”不交社保。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5年5月发布的相关数据,当前餐饮业未参保比例高达90.3%。有报道称,餐饮业平均利润率仅5%-8%,社保支出可能导致用工成本增加20%。
根据新的司法解释,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五险,任何“协商放弃”或“自愿不缴”的协议一律无效,违规企业将面临员工随时解约索赔的风险。
通过“兼职”或签订“合伙人协议”来规避社保的道路也难以走通了。根据规定,只有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日均不超过4小时)的岗位才属于合法意义上的“兼职”。如果员工实际出勤远超此限,即便签订的是“兼职合同”,仍会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仍需依法缴纳社保。
和员工“合伙”开店必须有清晰的“合伙人协议”,并且分红记录要明确、规范,能证明是真正的合伙人关系。如果只是口头说说,实际还是按月发固定“工资”,那“合伙人”的说法,在仲裁和法院面前也站不住脚。
面对成本陡增,餐饮老板们开始了多线突围。
有的选择降薪裁员,“我们现在已经极限压缩成本了,暑期非营业期间我们连空调都省了。”北京中关村周边一家中式餐厅老板表示,“要么裁员,要么降薪,没第三条路。”
大型连锁品牌因原本社保覆盖较全,冲击有限,但部分门店也在通过招聘更多兼职重新排班来降低影响。“我们平均一个店里可能五六个全职,剩下的都是兼职,大概有50多人。”麦当劳某店员表示,现在已经根据新规定在进行排班调整了。
不少餐饮连锁店近期也在密集招聘退休人员,时薪达30元。客服证实:“退休返聘无需缴社保,我们提供商业保险。”某门店退休员工月薪3000-4000元,弹性工作制每周3-4天。
“雇佣退休人员不必交社保,相当于降低30%人力成本。”一位连锁品牌负责人点出。
山东某连锁餐饮企业老板D先生表示,餐饮行业时段性很强,高峰期需要很多人手,空档期只需要服务些散客,所以兼职模式非常适用。
D先生同时还将希望寄托在炒菜机器人上:“因为连锁店需要保持菜品标准化,所以炒菜机器人也是很好的选择。”但送餐机器人遭遇集体失败,“我身边做餐饮的朋友包括我们餐饮协会之前都有尝试过送菜机器人,完全没有成功过。”
山东某连锁餐饮店“机器人辅助+人工端菜”服务现场
D先生认为,服务是整体体验,机器无法替代人与顾客的互动,“智能炒菜这方面,厨师反倒可能被替代,但服务员的职能,真的不只是端盘子或者送菜那么简单。”
所谓“社保新规”实际上是对现有法律的重申而非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刘钧进表示,此次的核心是明确解决劳动争议的标准,即“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
上海保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杰认为,短期内强行提升社保合规性可能导致负面效应,一方面部分微利企业无法承担新增成本可能会直接选择关停;另一方面为控制总成本,企业可能降薪或减少招聘,导致岗位数量减少。
有专家呼吁采用“分层监管”模式:对雇佣亲属为主的夫妻店、个体户适度放宽要求,设定一定过渡期,而非与连锁企业同一标尺。
“这个政策覆盖面特别广,除了餐饮企业,像洗车店、便利店等各种小店个体户,基本上都要面临这个问题。”孔老板表示观望,“我们只是个体工商户,如果直接用大企业的标准来衡量,要求一口气完善成像大企业那样我们确实做不到。”
云南某辣子鸡小店目前仍在使用手写菜单,未普及电子支付
专家认为,合规是大势所趋,但需循序渐进。正如孔老板所言:“规范是好事,但我们需要过渡方案。”
撰文 | 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