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透过字里行间的交织,去理解、去感谢、去铭记——父爱如山,沉稳而又广袤。本期书单围绕着父亲这一主题,展现了父爱的力量和深度,引发我们对父亲角色的深思和感悟。让我们通过阅读来重新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父爱细节,感受那份无形中支撑我们成长的力量。
人生豁达一点,才能过得下去啊
《比海更深(新版)》
[日]是枝裕和
北京磨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你有没有,比海更深地爱过一个人?
良多是个落魄作家,虽然多年前获过文学奖,可辉煌过后再也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在日渐一日的颓废中,良多重蹈了父亲的覆辙,妻子响子无法忍受嗜赌成性的丈夫,最终选择了离婚。这一切,母亲淑子都看在眼里。可是,淑子却无法要求响子与自己一样,即便嫁了个窝囊废,也要磕磕绊绊过完这一生。一场台风过境,良多、响子以及他们的儿子真悟被迫留在淑子家中过夜。这一夜,良多能否重拾起家人的爱和关心?四分五裂的家庭又能否走向转变?
五十年中华民族奋争史
《父父子子》
梁晓声
中信出版集团
《父父子子》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继《人世间》后的长篇新作,也是其重磅收官之作。作品以东北高氏家族等四个家庭四代人的人生命运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宏阔时空:从1935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及抗美援朝战争等,到曾经的革命者成为首批“北大荒人”开疆扩土。小说最后,1984年四家人再团聚。父父子子,继往开来,谱写新中国成长篇章。小说更创造性地采用跨国视角,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展现国人和在美华人异地同心的“双城记”。作品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华民族奋争史”。
关于父亲,我们知道的其实很少很少
《聆听父亲》
[中国台湾]张大春
上海文汇出版社
《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长篇散文作品。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讲述自己父亲的一生,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
九岁那年,父亲纵身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他未多想,只是想要离开那个家。跳下去的刹那,他感受到一个还不懂得意思的词:自由。随着眼前的泡泡越来越多,他才想起来,自己根本不会游泳。这是他第一次尝试逃离,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和他的父亲、他的父亲的父亲一样,我的父辈将在个人与时代的际遇下,一次次出走又一次次回家,和同时代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样,在抗拒某种牵引的过程中留下细腻繁琐的挣扎痕迹。
一个逐渐被忘记的女儿对患阿尔茨海默病渐渐远去的父亲的书写
《隐秘的告别》
薛舒
上海文艺出版社
《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是薛舒“生命两部曲”之一,她在2014年创作的长篇非虚构作品,记录了父亲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生活,从出现早期症状,到发病,再到智能的全面衰退,在五年的时间里,以“父亲把我忘记”为节点,父亲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与家庭、亲人在精神层面的彻底告别。在记录、描述父亲从身体、性情到智力的全面变化的同时,作者穿插了对童年的回忆、对父辈时代的想象、对生老病死的沉思,以及一个中国家庭内部复杂难言的爱。一个人个人命运的转折,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巨大变故,作者带领我们从一个女儿和家庭的微观视角,进入整个社会老龄化的现状。
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父子关系》
[美]迈克尔·J.戴蒙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对父子关系进行了深刻而有力地描述。
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对父子关系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研究。他坚定地认为,父亲身份对儿子和父亲彼此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父亲会深刻地影响儿子,儿子也会影响父亲。父子关系的发展会跨越某些特定的发展里程碑。他提出了“足够好的父亲”这一概念——一个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成长的人。他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帮助男性好好抚育自己的儿子。
在本书中,他分析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描绘了父亲的成长阶段(从妻子怀孕开始);追溯了父子关系,从儿子幼年时期的“监护人”阶段,到父亲允许儿子独立和成熟,引导儿子进入成年。而随着父亲的年老,父子相互再次走得更近,死亡成为必须接受的现实。本书将为读者理解父子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