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潮商"關註我們
餅,是我們中國人經常吃的面食之一。我們現代人對“餅”的理解就是扁圓形的面制食品,如大餅、燒餅、煎餅、月餅等。全國聞名的五種風味系列餅食是京式月餅、津式月餅、蘇式月餅、廣式月餅與潮汕月餅。
潮汕月餅,也稱潮式月餅,是揚譽中外的潮汕名餅食,又稱朥餅。潮人制作月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朥餅,就是用豬油摻面粉作皮包甜餡,烤熟後的餅。潮安意溪朥餅、澄海蘇南朥餅、潮陽貴嶼朥餅是舊時潮汕三大朥餅。
腐乳餅是潮汕著名的美食之一。其造型小巧有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香味濃鬱,甜而不膩而且富含糖類、維生素、蛋白質和脂肪有豐富的營養。
腐乳亦稱為“豆腐乳”“南乳”或“貓乳”,名稱因地而異,是一種二次加工的豆制食品。
對於腐乳的應用,最為異想天開和出乎意料的,當屬潮汕的腐乳餅。腐乳與潮汕傳統的朥餅制作工藝的結合可謂神來之筆。
腐乳餅的由來,潮汕民間就有故事。

從前,潮州有間糕點鋪,專做廣式五仁龍鳳餅。一年除夕夜,財主和老婆在房裡商量要換頭手師傅。恰巧頭手師傅從財主窗下走過,無意中聽到他們的談話,心裡又氣又急。他走進工場,一肚子火氣無處發泄,抬頭看見地上有一甕紅腐乳,自言自語說:“好吧,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抱起腐乳甕,把紅腐乳全部倒到盛綠豆餡的大缸裡,這還不解氣,又把桌上的半糞箕蒜頭,一瓶陳酒,也通通倒瞭進去,還用搟面棍把它們攪得一塌糊塗,成瞭一缸大雜燴,這才走瞭。
過瞭年,新師傅落鋪,他照樣做起五仁龍鳳餅來。生餅壓印後上瞭焙爐,有股奇異的香味飄瞭出來。餅剛剛上市,那股香味直叫顧客流口水,很快就披搶購一空。財主看瞭這種情況,目笑嘴笑,高興自己的決斷對,慶幸自己的眼力好。新師傅呢?心裡雖說不明白,卻也是美滋滋的。餅一賣完,財主又催促新師傅馬上動手,再做一大批上市。新師傅也賣力氣,尊古法再做瞭一批。誰料這一次做出來的龍鳳餅,卻聞不到前一批那樣的奇異香味瞭,不用說顧客少得多瞭,賣瞭很久還是賣不完。財主和新師傅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新師傅說:“開春那批餅餡,是原來老師傅下料的。一定是他臨走時有意露一手,好叫我們再請他回來。”財主覺得有理,急忙跑去找老師傅,說盡瞭好話,硬是把他請回來。老師傅重新回鋪裡來,倒也幹得起勁,隻是做出來的餅照舊是沒那香味,生意不好。
有一天,老師傅吃飯時,吃到一小塊腐乳,眼睛一亮,觸瞭心竅,丟下飯就往鋪裡跑。一進鋪,忙叫財主趕快買紅腐乳、大蒜頭和陳酒等物。他馬上動手,按那次賭氣的辦法調餡,做出來的餅,又有那股異香,一上市顧客又爭相購買,糕餅鋪的生意興旺起來瞭。
老婆餅是廣東潮地區的著名糕點,皮薄餡厚,餡心滋潤軟滑、味道甜而不膩,裡頭一層層的油酥薄如棉紙,酥松得不得瞭,一咬下去碎屑便掉瞭滿地,每一口都嘗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
老婆餅的由來是潮汕民間流傳的另一個關於餅的故事。

相傳,清代廣州蓮香茶樓的一個潮州籍點心師傅回鄉探親,帶瞭好些有名點心,想好好慰勞老婆一番。誰知老婆吃後,竟大加挑剔:“你們蓮香茶樓是廣州赫赫有名的老店,做的點心也不過如此,還不如我炸的冬瓜角好吃呢!”丈夫一聽就不高興,心想就你一個村婦,能做出什麼好吃的,還敢小覷廣州的東西,就說:“那你就把冬瓜角做出來嘗嘗吧!”
第二天,他老婆便熬瞭一鍋冬瓜茸,再加上白糖面粉,熬到半幹不濕的時候,取出來作餡,制成冬瓜角,再下到油鍋裡一炸即成。丈夫見炸好的冬瓜角焦黃油亮,吃到嘴裡皮酥餡滑,香甜可口,不禁連聲說好。探親結束後,點心師傅便要老婆做瞭一大包冬瓜角,讓他帶回廣州,給蓮香樓的師傅們品嘗。蓮香茶樓的師傅都是做點心出身地方,什麼樣的精美點心沒見過,接過潮州師傅的冬瓜角,起初也沒當回事,隻是出於禮貌才品嘗的。誰知他們吃後,都連聲說好吃。老板聞聲也趕過來嘗瞭一口,還以為是哪裡的名點,得知是點心師老婆所做,便稱之為“潮州老婆餅”。
解放前夕,普寧人黃雄錦在上海創辦瞭源誠號食品店,制作的源誠潮州老婆餅在上海享有盛名,是饋贈名人佳品。1949年中秋,上海潮州商幫贈送老婆餅給京劇大師梅蘭芳,梅氏品嘗後,特書“茶食泰鬥”四字回贈。老婆餅流傳甚廣,廣州、上海、香港以及東南亞,凡是有潮人的地方,就有老婆餅。

饒平黃岡寶鬥餅創於明朝末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風味獨特,深受老百姓鐘愛。潮汕民間流傳的第三個關於餅的故事,就是寶鬥餅的故事。

舊時黃岡有一戶人傢,丈夫賭錢輸得一貧如洗,變得精神不振,垂頭喪氣,不是喝悶酒就是睡大覺。妻子是個聰慧的人,為瞭啟發丈夫振作精神,便用面粉、白糖、綠豆等原料做成幾塊狀如寶鬥的餅食,送給丈夫吃,並說:“這是我用面粉做的寶鬥,既能看也能食,你嘗嘗看味道如何?”丈夫吃後,連聲稱贊:“真好吃,真好吃。”妻子乘機勸說:“既然好吃,不如開間餅店專做寶鬥餅出售,說不定能賺錢呢!以前你輸錢,作個教訓,拿錢學乖。如果生意做得好,錢是可以賺回來的。”丈夫聽後覺得有道理,便一心經營起制寶鬥餅的生意來。過瞭一段時間,竟然生意興隆,經過不斷改進,寶鬥餅成瞭名聞遐邇的名牌餅食。
貴嶼朥餅是舊時潮汕三大朥餅之一。康熙年間,貴嶼鄉民薛源合創制。早在道光年間就以細料精調、無腥不膩而備受稱贊,名揚潮汕。潮汕民間流傳的第四個關於餅的故事,就是由愛情引發出來的貴嶼朥餅的美好傳說。

很久以前,潮州府城有一位名叫魏亞娥的姑娘,長得俊俏、秀麗,父母把她視作掌上明珠。魏亞娥年幼時,與同街一位糕點作坊師傅的兒子薜亞咸青梅竹馬,歲月匆匆,魏亞娥美好的童年時代過去瞭,無情的封建禮教迫使魏亞娥隻能做不出門的閨房秀女。冷清孤獨的籠中鳥般生活,使魏亞娥對薜亞咸的思念日益加深。薜亞咸也早把魏亞娥看作自己的心上人,難以忘懷。他每天幫父親做完糕點,趁上街叫賣糕餅的機會,來到魏亞娥閨房的窗前,久久不忍離去。後來,他倆就隔著窗戶談情說愛起來,臨別,薜亞咸總要將一塊餅塞到魏亞娥手中,才依依不舍地離去。時長日久,魏亞娥與薜亞咸隔窗談情的事,傳遍整個城裡。魏亞娥的父親得知此事後,氣得吹胡子、拍桌子,威迫女兒斷絕與薜傢來往,將全傢遷移到潮陽貴嶼大街來定居。
勞燕分飛,魏亞娥日夜思念薜亞咸,常常獨自在傢捏面團,模仿薜亞咸的動作,情思萬千,忘記瞭時間,她捏呀,搓呀,不知反復多少次,捏出的餅皮竟然既薄又均勻,包進瓜碧和油麻等佐料,這樣做出來的餅,有它獨特的美味,酥松可口,魏亞娥稱它為“咸餅”。街坊鄰居不知就裡,便跟著叫“咸餅”。後來,魏亞娥父母雙亡,薜亞咸聞迅趕到貴嶼,終於與魏亞娥結為夫妻,並掛起牌匾,經營起他們的“貴嶼朥餅”來瞭。由於這貴嶼朥餅口味好,銷路寬,“咸餅”的稱謂也就相傳下來。
餅,人之所好也,我好,你好,他也好。潮汕僑鄉的餅,浸透著潮汕人的聰明智慧,體現著濃鬱的潮人精神,留下潮汕人美好記憶。講好潮汕餅的故事,我們責無旁貸,義無反顧!
作者:陳友義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往期精彩文章,可點擊查看
△百年不衰的潮商魂 △開埠的汕頭:一個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近代商埠 △原來,騰訊一開始並不叫騰訊!首任董事長也不是馬化騰! △這位潮商因糖而興,發傢後建起超級豪宅,還發掘瞭一位“檢察官”! △ 汕頭外馬路這座不起眼的老建築,當年竟是“團一大”綱領和章程的誕生地! △大型時髦現場!說的就是當年汕頭埠穿旗袍的摩登女郎 △那些年為潮汕人遮陽擋雨的“五腳砌”,才是記憶中最好的共享雨傘! △小小一碟“雜咸”,竟承載著源遠流長的潮人精神!
潮 商
文化的境界 · 財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