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到來,泡腳成為瞭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養生習慣。
泡腳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然而,對於中老年人及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來說,泡腳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泡腳水溫過高
冬季大傢喜歡將泡腳水溫調得比較高,以迅速取暖,但這種做法對於中老年人及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來說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過燙的水會導致血管擴張,加重下肢的靜脈曲張癥狀,出現水腫、疼痛等不適癥狀。
建議泡腳水溫保持在37-40攝氏度,避免使用過燙的水進行泡腳,以免給身體帶來傷害。
泡腳時間過長
有些人喜歡泡腳時間過長,以期望獲得更好的養生效果。但是長時間泡腳容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環過度亢進,加重下肢的靜脈曲張癥狀。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建議泡腳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為宜,避免出現過度泡腳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忽視泡腳姿勢
有些人在泡腳時忽視瞭泡腳姿勢,即泡腳時水面過高或者泡腳姿勢不正確,使得腳部血液回流受到影響,加重下肢的靜脈曲張癥狀。
建議泡腳時正確調整泡腳水面高度,保持舒適的姿勢,有助於保護下肢血管健康。
泡腳後不註意保暖
泡腳後不註意保暖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迅速,使得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加重下肢的靜脈曲張癥狀。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建議泡腳後註意及時保暖,穿上幹燥的襪子或者拖鞋,避免受涼影響下肢血管健康。
泡腳後進行劇烈活動
有些人泡腳後進行劇烈活動,比如走路、跑步等,容易導致下肢血管擴張、收縮不足,加重下肢的靜脈曲張癥狀。
建議泡腳後適當休息,避免劇烈活動,有助於保護下肢血管健康。
總之,冬季泡腳對中老年人及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來說是一項有益的養生習慣,但是在泡腳時需要註意上述中的細節,避免出現不良後果。希望大傢能夠遵循以上提到的建議,采取正確的泡腳方式,享受健康的冬日生活!
更多疑問,請參見“成都川蜀血管病醫院官方”或“成都川蜀血管醫院官微”
往期回顧:下肢動脈硬化:邁向健康之路從腳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