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到,秋冬正式换岗。你准备好为家人的健康“打响保卫战”了吗?
老祖宗传下的入冬密码:“霜降不补,入冬受苦”!因为“补霜降”远比“冬补”更重要,是为身体打下底子的黄金期。
10月23日,这三样养生“宝贝”务必端上餐桌,养好脾肾,就是守护家人秋冬安康的关键。
要说秋冬餐桌上的“定心丸”,我首推这锅番茄土豆烧牛腩。牛肉补气血,番茄开胃,土豆绵软,一锅端上来,酸甜的香气裹着肉味,光是闻着,心里就踏实了。
我做这道菜,是跟着我婆婆学的,失败过几次,才摸到了门道:
心得一:焯水要冷下冷起。 牛腩切块后,务必冷水下锅,放几片姜、倒点料酒,开火。看着血沫子被慢慢逼出来,撇干净。捞出的牛腩,一定用温水冲洗,要是碰了冷水,肉质一收缩,后面就很难炖烂了。这一步,是去腥的基础。
心得二:番茄得炒出“沙”。 番茄顶上划十字,开水一烫,皮就很好撕。切小块后,锅里放点油,小火耐心煸炒,直到番茄变成糊状,油汁变红,这叫“炒出沙”。这么一来,汤底才会浓郁红亮,而不是清汤寡水。我以前偷懒,直接下锅煮,味道就差远了。
开炖了,满屋飘香:
1.锅里放油,下姜片、葱段爆香,倒入焯好的牛腩,煸到表面微黄,烹入一圈料酒,香气“滋啦”一声就出来了。
2.倒入炒好的番茄沙司,翻拌均匀,让每块牛腩都裹上酸甜的衣裳。
3.然后,转入高压锅,加入足量的开水,上汽压20分钟。这是节省时间的妙招,能让牛腩快速达到软烂的口感。
4.压好后倒回炒锅,加入土豆块,调入生抽、少许老抽上色,依口味加盐和一点点糖(提鲜,平衡酸味)。再炖上15-20分钟,看到土豆变得绵软。
5.最后大火收汁,收到汤汁浓稠地包裹着每一块食材即可。
盛出来,一定要连汤带肉浇在热米饭上。土豆吸饱了汤汁,入口即化;牛腩软烂,纤维里都浸透了番茄的酸甜。我儿子能就着这个吃两碗饭,这种满足感,是外卖给不了的。
如果你觉得羊肉膻,那一定是你没试过和白萝卜一起炖。这两样简直是天作之合——羊肉是暖身的“高手”,白萝卜清甜水润,能吸走油腻和膻气,自己则变得晶莹剔透。
让这锅汤“汤清肉烂没膻味”,其实不难:
羊肉先泡水: 羊排买回来,用清水浸泡一两个小时,中间换几次水,能泡出大部分血水,这是去膻的关键一步。
萝卜焯下水: 白萝卜切块后,开水里焯烫一分钟,能去掉它本身的辛辣气,只留清甜。
香料宜简: 几片姜、一颗八角足矣,太多香料反而会抢了羊肉的本味。
炖一锅神仙汤:
1.泡好的羊排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煮沸后撇净浮沫,捞出用温水冲净。
2.把羊排放入砂锅(最好),加入足量开水,放几片姜、一颗八角。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盖子,耐心慢炖1个小时。
3.1小时后,用筷子能轻松戳透羊肉时,倒入焯过水的白萝卜块,继续炖20-30分钟,直到萝卜变得通透软糯。
4.关火前,加入适量的盐和白胡椒粉调味,撒上一把香菜或青蒜苗。
先喝一口汤,鲜美醇厚,带着白萝卜的清甜,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再吃一块羊肉,软烂脱骨,配上清甜的萝卜,香极了!秋冬的晚上,一家人围坐着分享这一锅,什么寒气都驱散了。
鸡肉温中益气,是平补的好选择。红烧鸡块做法家常,速度快,是工作日也能轻松搞定的进补菜。
让鸡块“酱香浓郁,鲜嫩多汁”,我的秘诀是:
鸡肉不焯水: 新鲜的鸡块,用面粉和清水反复抓洗,面粉能很好地吸附血水和杂质,这样处理过的鸡肉直接炒,会更嫩。
炒糖色是灵魂: 锅里放少许油和几颗冰糖,小火慢熬,看到冰糖融化,起泡,最后变成枣红色时,立刻倒入鸡块翻炒上色。这一步,是红烧菜红亮的关键,也是香气的来源。
啤酒代替水: 炖煮时加一听啤酒,去腥增香,还能让鸡肉更嫩滑,带来独特的风味。
快手烧制,满屋饭香:
1.锅里炒好糖色,迅速倒入沥干水分的鸡块,快速翻炒上色。
2.加入姜片、蒜粒、干辣椒(可选)煸香,淋入生抽、少许老抽,翻炒均匀。
3.倒入一听啤酒,再加少量开水与食材齐平。大火烧开,转中火炖15分钟。
4.打开盖子,根据口味加盐,然后开大火收汁,收到汤汁浓稠地包裹在鸡块上。
5.出锅前,撒点青椒块或葱花,翻匀即可。
鸡块油润红亮,酱香扑鼻,肉质紧实又鲜嫩。咸鲜中带着一丝微甜,剩下的汤汁拿来拌饭,是绝对的灵魂,保证孩子能多吃一碗。
最后,几句贴心的叮嘱:
看,安稳过冬的智慧,其实就藏在这一餐一饭的烟火气里。这三道暖身菜,您最想先试哪一道呢?您家霜降时节,又有哪些必吃的“保留节目”?很希望在评论区看到您的分享,让我们互相启发,用美食温暖这个冬天。